T2024(024) |
“制作”的回声:试论反乌托邦文学中的“蜂巢”意象 |
纪博函 |
学年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沛 |
2024 |
T2024(025) |
试论邵洵美对自身唯美形象的塑造(1927-1937)——以王尔德为参照 |
苏韫宁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姜涛 |
2024 |
T2024(026) |
论苏轼诗的回忆书写 |
陈雨诺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简 |
2024 |
T2024(027) |
安大简诗经通假字研究 |
杨佳忯 |
学年 |
汉语言 |
董珊 |
2024 |
T2024(028) |
《礼记》与科举关系研究 |
王嘉兴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顾永新 |
2024 |
T2024(029) |
浅论“一A就B”与“AA就B”结构的联系与区别 |
马明慧 |
学年 |
汉语言 |
周韧 |
2024 |
T2024(030) |
探究起、终点对升调辨认的影响——以隆安壮语为例 |
陈璟灿 |
学年 |
汉语言 |
张静芬 |
2024 |
T2024(031) |
先秦文字中的“合文”现象及其发展趋势(从甲骨到战国时代) |
杨昱璟 |
学年 |
古文字 |
李宗焜 |
2024 |
T2024(032) |
跨年龄语音模仿的生理声学与感知研究 |
李欣远 |
学年 |
汉语言 |
吴西愉 |
2024 |
T2024(033) |
赣州(水西)客家话音系 |
钟春晖 |
学年 |
汉语言 |
赵彤 |
2024 |
T2024(034) |
情节单元的双向生长:试论巴盟“打后套”传说的变异路径 |
柳欣然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程梦稷 |
2024 |
T2024(035) |
离散、在地与联结:也斯香港后殖民书写的主体性变迁 |
吴宛谖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时胜勋 |
2024 |
T2024(036) |
基于文本的“疯狂星期四文学”研究 |
李心语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程梦稷 |
2024 |
T2024(037) |
邵东方言一级元音语音实验分析 |
刘蕴婵 |
学年 |
汉语言 |
吴西愉 |
2024 |
T2024(038) |
从文字层面探析《毛诗》《郑笺》部分注解差异之优劣——基于安大简《诗经》与《毛诗》文本差异 |
陈楚楚 |
学年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李宗焜 |
2024 |
T2024(039) |
明赵用贤藏书、刻书述略 |
王奕宸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刘玉才 |
2024 |
T2024(040) |
从模仿到再创造:阿兰·罗伯特-格里耶“新小说”对中国先锋文学的激活与整合 |
蔡青检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丛治辰 |
2024 |
T2024(041) |
人造语言的语音攻击性评分研究 |
黄可欣 |
学年 |
应用语言学 |
吴西愉 |
2024 |
T2024(042) |
鲁迅无地时刻的文学空间和精神踪迹 |
张贞贤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吴晓东 |
2024 |
T2024(043) |
吴方言临海(桃渚)话连读变调研究 |
綦桓誉 |
学年 |
汉语言 |
陈保亚 |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