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4(044) |
论李商隐对齐梁诗歌的继承和发展 |
王金悦 |
学年 |
古代文学 |
杜晓勤 |
2024 |
T2024(045) |
转型时代电视文化中的家庭叙事——以央视春晚小品为中心(1984-1999) |
张欣怡 |
学年 |
汉语言 |
路杨 |
2024 |
T2024(046) |
经学与文本视域下的《诗经原始》涉“淫”诗情感阐发研究——以与《诗集传》比较为中心 |
李祁珈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李林芳 |
2024 |
T2024(047) |
郭璞赋联绵词语音研究 |
龚悦 |
学年 |
汉语言 |
孙玉文 |
2024 |
T2024(048) |
《韩非子》“反向动词”句法语义研究——兼谈“反向反训”现象 |
田原 |
学年 |
汉语言 |
邵永海 |
2024 |
T2024(049) |
明清至民国《浮山县志》编纂研究 |
苏泽琦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漆永祥 |
2024 |
T2024(050) |
面向大预言模型的副词“还”反预期研义究 |
任琳燚 |
学年 |
应用语言学 |
詹卫东 |
2024 |
T2024(051) |
晋江闽南话的句末助词“唠” |
洪方钊 |
学年 |
汉语言 |
范晓蕾 |
2024 |
T2024(052) |
刘以鬯作品中的旧日香港边缘情怀 |
邓瀚泓 |
学年 |
现当代文学 |
丛治辰 |
2024 |
T2024(053) |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民族观研究 |
吴泓锌 |
学年 |
现当代文学 |
丛治辰 |
2024 |
T2024(054) |
“书为心画”在近现代书法美学中的嬗变 |
邱思恬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时胜勋 |
2024 |
T2024(055) |
张爱玲短篇小说中的“永恒-刹那”模式 |
张嘉怡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风 |
2024 |
T2024(056) |
桑塔格反对疾病隐喻思想的文化批判向度 |
丁雯迪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时胜勋 |
2024 |
T2024(057) |
娱乐与秩序之间:基于民间木头人游戏的分析 |
覃伊倩 |
学年 |
民间文学 |
王娟 |
2024 |
T2024(058) |
“梦一般”:沦陷晚期周作人日本书写中的时空“翻译” |
游毅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张丽华 |
2024 |
T2024(059) |
奇幻的黑色乐园——甘耀明小说中的死亡书写研究 |
孙闻悦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计璧瑞 |
2024 |
T2024(060) |
当代诗的个人叙事与城市形象的碰撞——以书写北京题材的当代诗为例 |
李旭冉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臧力 |
2024 |
T2024(061) |
主体的呼唤与欲望的奔跑:一种拉康式的创作理论 |
刘铭 |
学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王丽丽 |
2024 |
T2024(062) |
如何向儿童讲述战争——以黄蓓佳《野蜂飞舞》为中心 |
郑沐涵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路杨 |
2024 |
T2024(063) |
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丰富性探索——以三场死亡及其情感驱力为中心 |
陈秋菡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 |
秦立彦 |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