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23(051) |
探寻“真实”的乡土中国 ——《梁庄》系列作品的叙述策略及其虚构性研究 |
陈卓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贺桂梅 |
2023 |
B2023(052) |
兴义市城关方言语音研究 |
周仕昶 |
学士 |
汉语言 |
项梦冰 |
2023 |
B2023(053) |
日中轻小说IP开发对比研究 |
范杰 |
学士 |
汉语言 |
邵燕君 |
2023 |
B2023(054) |
重置、和解与危机——试论小说《人啊,人!》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话语 |
付雯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贺桂梅 |
2023 |
B2023(055) |
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寄喻” ——以《屋顶上的童话》、《纪实与虚构》为中心 |
陈君一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丛治辰 |
2023 |
B2023(056) |
性别、穿越与家庭剧:“母亲回家”作为一种新策略 |
赵尹铭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戴锦华 |
2023 |
B2023(057) |
短视频媒介对于中国民间故事的重构 ——以“狐狸报恩”故事为例 |
周彦汝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23 |
B2023(058) |
中国神奇故事形态研究:以湖南神奇故事为例 |
林子昕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23 |
B2023(059) |
汪莘集版本源流考述 |
陈思睿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23 |
B2023(060) |
从“白话文学”到“讽刺小说” ——1920年代新文化人对《儒林外史》的重新评价 |
刘雨佳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张丽华 |
2023 |
B2023(061) |
基于不同年龄段感知实验的吴语入声舒化研究——以浙江嵊州话为例 |
赵炳亮 |
学士 |
汉语言 |
孔江平 |
2023 |
B2023(062) |
空间诗学的辩证法——以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为中心 |
甘鸿杰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时胜勋 |
2023 |
B2023(063) |
形态学视角下民间故事的“考验、难题与帮助” |
姚月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23 |
B2023(064) |
词法构式“X化”研究 |
朱佳木 |
学士 |
汉语言 |
宋作艳 |
2023 |
B2023(065) |
从“神异”到“修炼” ——《何仙姑宝卷》对增城何仙姑传说的继承与转换 |
武婉清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陈泳超 |
2023 |
B2023(066) |
日本轻小说中异世界的创造和设计 |
朱泽明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蒋洪生 |
2023 |
B2023(067) |
汉语双宾语结构、 介词与格结构的句法启动和语义启动 |
张雨童 |
学士 |
应用语言学 |
宋作艳 |
2023 |
B2023(068) |
《郑笺》释“重章”考论 |
徐艺轩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程苏东 |
2023 |
B2023(069) |
《史记》中与格交替现象的历时研究——以“献”、“置”为例 |
王欣蕊 |
学士 |
汉语言 |
邵永海 |
2023 |
B2023(070) |
女性写作与女性关系书写:以淡豹《美满》为中心 |
李诗涵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贺桂梅 |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