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23(131) |
“人民”之后:张承志的主体转型 |
丁立伟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23 |
B2023(132) |
普通话“V在NP”结构的句法语义性质 |
宋佳骥 |
学士 |
汉语言 |
郭锐 |
2023 |
B2023(133) |
建国后废名的杜甫诗论研究 |
胡天宇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李国华 |
2023 |
B2023(134) |
风景中的国家情感 ——艾青全面抗战前期“土地”书写 |
薛南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李国华 |
2023 |
B2023(135) |
《孝经述议》复原斠补 ——以京都大学所藏清原家关系抄物为中心 |
朱瑞泽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顾永新 |
2023 |
B2023(136) |
韩少功“词典体”长篇小说探索:论《马桥词典》《暗示》 |
高楚姗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贺桂梅 |
2023 |
B2023(137) |
表征延续假说——汉语句子加工中消失的否定极项错觉 |
苏泺健 |
学士 |
应用语言学 |
詹卫东 |
2023 |
B2023(138) |
当代台湾文学场域中“原住民性”的生产与土地想象——以原住民族文学奖得奖小说为例 |
贾沁蕾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计璧瑞 |
2023 |
B2023(139) |
于鬯《香草校书》征引《史记》研究 |
蒋彭飞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漆永祥 |
2023 |
B2023(140) |
“种田基建”与“历史同人”的融合 ——以木兰竹小说为例 |
蔡汉妮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23 |
B2023(141) |
中国《西厢记》与韩国《春香传》的叙事技法比较研究 |
李承玹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3 |
B2023(142) |
当代理论家查尔斯·W·米尔斯的种族契约论 |
陈乐萱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蒋洪生 |
2023 |
B2023(143) |
明清小说中的媒人形象 |
胡曼雪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3 |
B2023(144) |
矛盾的追求:曹植与曹丕的关系探析 |
曹卓星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杜晓勤 |
2023 |
B2023(145) |
站在九十年代的延长线上——路内及其“追随三部曲”研究 |
周冠麟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丛治辰 |
2023 |
B2023(146) |
《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人物比较——以个人能力与社会评价为主 |
金孝珠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3 |
B2023(147) |
论《古诗十九首》对《国风》的承袭与发展 |
杨琳悦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张一南 |
2023 |
B2023(148) |
网络同人文的规则性与自由性——以《神探夏洛克》为例 |
陈雪琳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23 |
B2023(149) |
汉语丧葬类委婉语及其认知机制 |
蔡霈慈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朱彦 |
2023 |
B2023(150) |
从《小坡的生日》看老舍笔下的新加坡华侨 |
杨佳慧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孔庆东 |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