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2(50) |
龙瑛宗论 |
陈佳勇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温儒敏 |
2002 |
T2002(51) |
疯子与弃儿的精神漫游——解读虹影 |
陈勤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戴锦华 |
2002 |
T2002(52) |
被放逐的人——论白先勇的《台北人》 |
毓卉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02 |
T2002(53) |
从公案到公案侠义——说书中的公案题材流变探索 |
刘艳伟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02 |
T2002(54) |
《红楼梦》与《儿女英雄传》女性形象之比较 |
王晓白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02 |
T2002(59) |
舞裙歌板尽情欢——浅析当下流行的“小资”现象及其成因 |
王薇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戴锦华 |
2002 |
|
现代报纸文艺副刊与文学生产 |
雷世文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孙玉石 |
2002 |
020/D2002(01) |
中韩二三十年代女性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
吴京嬉 |
文学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乐黛云 |
2002 |
020/D2002(54) |
沈从文与城市文化:北京,上海 |
吉贞杏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钱理群 |
2002 |
020/D2002(51) |
汤显祖文艺思想研究 |
孙揆姬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少康 |
2002 |
020/D2002(02) |
胡风研究 |
王丽丽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02 |
020/D2002(03) |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文学“经典”重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侧面 |
朴贞姬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洪子诚 |
2002 |
020/D2002(04) |
桐城派的建立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 |
王达敏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孙静 |
2002 |
020/D2002(05) |
《春秋公羊疏》研究 |
田中千寿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孙钦善 |
2002 |
020/D2002(06) |
现代汉语名词义位的组合分析研究 |
王惠 |
文学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符淮青 |
2002 |
020/D2002(07) |
《朱子语类》述补结构研究 |
刘子瑜 |
文学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蒋绍愚 |
2002 |
020/D2002(08) |
《韩非子》主谓结构研究 |
邵永海 |
文学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锡良 |
2002 |
020/D2002(11) |
海德格尔诗学的意义 |
任昕 |
文学博士 |
文艺学 |
王岳川 |
2002 |
020/D2002(53) |
基督教文化与五四文学思想主流 |
喻天舒 |
文学博士 |
文艺学 |
刘烜,钱理群 |
2002 |
020/D2002(12) |
1920年代中后期北京的文人集团和舆论氛围——以《语丝》和《现代评论》为中心 |
颜浩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