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M2001(34) |
谈《战国古文字典》中存在的问题 |
马月华 |
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李家浩 |
2001 |
020/M2001(16) |
论“海派-唯美派”文学 |
赵元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商金林 |
2001 |
020/M2001(47) |
“拿来主义”背后的传统底蕴——试论五四时期西方文学理论译介的特征 |
梅园槑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陈跃红 |
2001 |
020/M2001(46) |
东汉译经中的时间表达方式 |
孙志阳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宋绍年 |
2001 |
020/M2001(13) |
五四时期的北大学生刊物 |
杨早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01 |
020/M2001(30) |
一个视角的转换——《原诗》诗歌理论研究 |
黄慧贤 |
硕士 |
文艺学 |
卢永璘 |
2001 |
020/M2001(43) |
“形容词(A)+起来”用法考察 |
金男泫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01 |
020/M2001(10) |
《红旗谱》版本研究 |
沈浩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01 |
020/M2001(26) |
论鲍照五言诗的艺术成就及其所接受的前人诗歌的影响——对钟嵘评鲍观点的诠释与补充 |
吴永雄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01 |
020/M2001(40) |
领属性名词短语的确定形式和语义分类的句法表现 |
刘探宙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01 |
020/M2001(08) |
西方现代极少主义艺术初探 |
林鹰 |
硕士 |
文艺学 |
董学文 |
2001 |
020/M2001(23) |
十七世纪短篇白话小说中的士子形象 |
战立忠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刘勇强 |
2001 |
020/M2001(36) |
北京话 sh 声母的频谱变异研究 |
刘芳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沈炯 |
2001 |
020/M2001(05) |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工业”理论研究 |
吕焱 |
硕士 |
文艺学 |
董学文 |
2001 |
020/M2001(20) |
梦窗词创作艺术论 |
王振华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鸣 |
2001 |
020/M2001(51) |
论华语圈内最有影响的葡萄牙作家——关于若泽•萨拉马戈文化身份的探讨 |
冯倾城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丁尔苏 |
2001 |
020/M2001(35) |
啖助、赵匡和陆淳的春秋学研究 |
王连成 |
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顾歆艺 |
2001 |
020/M2001(17)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易卜生主义” |
蔡可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2001 |
020/M2001(48) |
伊索寓言在中国 |
孙红梅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陈跃红 |
2001 |
020/M2001(32) |
苏辙《诗集传》研究 |
谷建 |
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马秀娟 |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