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M2000(43) |
从王韬看晚清文人的日本观 |
王立群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刘建辉 |
2000 |
020/M2000(11) |
蒋光慈现象研究 |
张智乾 |
硕士 |
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00 |
020/M2000(40) |
法国传教士李明笔下的“中国形象” |
黄晓鹃 |
硕士 |
比较文学 |
孟华 |
2000 |
020/M2000(08) |
迟子建小说创作研究 |
史光辉 |
硕士 |
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00 |
020/M2000(24) |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
余洁 |
硕士 |
古代文学 |
孟二冬 |
2000 |
020/M2000(05) |
东方主义话语的阐释与问题——对当代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的深层透视 |
张兴成 |
硕士 |
文艺学 |
王岳川 |
2000 |
020/M2000(21) |
《封神演义》中的伦理困境 |
李静 |
硕士 |
古代文学 |
刘勇强 |
2000 |
020/M2000(33) |
《现代汉语词典》轻声词语考查——为轻声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可参考的规范和原则 |
赵晨宇 |
硕士 |
现代汉语 |
王理嘉 |
2000 |
020/M2000(47) |
90 年代“诗人批评”研究 |
冷霜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洪子诚 |
2000 |
020/M2000(18) |
论王勃的思想与文学创作 |
査正贤 |
硕士 |
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00 |
020/M2001(28) |
朱淑真研究 |
马克和 |
硕士 |
古代文学 |
程郁缀 |
2000 |
020/M2000(15) |
超越雅俗——论徐訏的“新个性主义文艺” |
李在珉 |
硕士 |
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00 |
020/M2000(44) |
论《野草》的时空艺术 |
崔然淑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00 |
020/M2000(12) |
关永吉论——关永吉的文艺主张及其历史意义 |
刘颖 |
硕士 |
现当代文学 |
封世辉 |
2000 |
020/M2000(41) |
林语堂笔下的“吾国吾民”形象 |
苏明明 |
硕士 |
比较文学 |
孟华 |
2000 |
020/M2000(09) |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当代三大批判运动中的《文艺报》 |
王冬玲 |
硕士 |
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00 |
020/M2000(25) |
《庄子》的“三言”艺术 |
张梅 |
硕士 |
古代文学 |
费振刚 |
2000 |
020/D2000(02) |
中日近现代小说中的“家”——文学、文化的比较 |
于荣胜 |
文学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严绍璗 |
2000 |
020/D2000(03) |
80 年代文学与五四传统 |
贺桂梅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洪子诚 |
2000 |
020/D2000(04) |
《新青年》杂志研究 |
李宪瑜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