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8--23 |
王建研究 |
张耕 |
硕士 |
古代文学 |
葛晓音 |
1998 |
020/M1998(26) |
青铜兵器铍研究 |
王海燕 |
硕士 |
古典文献 |
李零 |
1998 |
020/M1998(27) |
试论周末宗族与学术变迁之关系——以陈侯之族、鲁三桓之族、晋六卿之族 |
吴国武 |
硕士 |
古文献学 |
杨忠 |
1998 |
020/M1998(28) |
唐代岁时文化与天人思想 |
张天革 |
硕士 |
古典文献 |
杨忠 |
1998 |
020/M1998(29) |
韩汉拟生摹态词比较 |
牟廷烈 |
硕士 |
语言学 |
王洪君 |
1998 |
020/M1998(30) |
普通话阳平和上声的感知征兆探析 |
袁家宏 |
硕士 |
语言学 |
沈炯 |
1998 |
020/M1998(31) |
现代汉语假设复句研究 |
丁裕暻 |
硕士 |
现代汉语 |
袁毓林 |
1998 |
020/M1998(32) |
韩汉同化现象和特征架构 |
金美淑 |
硕士 |
现代汉语 |
王理嘉 |
1998 |
020/M1998(33) |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义分析和组合分析 |
罗曼玲 |
硕士 |
现代汉语 |
符淮青,王理嘉 |
1998 |
020/M1998(34) |
从调类分派看客赣两方言的关系 |
中西格树 |
硕士 |
现代汉语 |
王福堂 |
1998 |
020/M1998(35) |
郑光祖戏曲用韵研究 |
杜海涛 |
硕士 |
汉语史 |
唐作藩,耿振声 |
1998 |
020/M1998(36) |
《祖堂集》中的语素“得”及带“得”的述补结构 |
林永泽 |
硕士 |
汉语史 |
宋绍年 |
1998 |
020/M1998(37) |
早期汉语复辅音声母探索 |
王珊姗 |
硕士 |
汉语史 |
唐作藩 |
1998 |
020/M1998(38) |
战国时期同义字组研究 |
张雁 |
硕士 |
汉语史 |
张双棣 |
1998 |
020/M1998(39) |
法国传教士王致诚研究——十八世纪中西艺术交流探讨 |
罗湉 |
硕士 |
比较文学 |
孟华 |
1998 |
020/98--40 |
文化语境的变迁与翻译的语言策略--以《茶花女》的翻译为例 |
马晓冬 |
硕士 |
比较文学 |
陈跃红 |
1998 |
020/98--41 |
李金发诗歌语言风格研究 |
唐克杨 |
硕士 |
比较文学 |
陈跃红 |
1998 |
020/98--42 |
"清江三孔"及其诗歌研究 |
鄂丽 |
硕士 |
古代文学 |
张鸣 |
1998 |
020/98--44 |
儒家的伦理观和《水浒传》的人物形象 |
张秀贞 |
硕士 |
古代文学 |
周先慎 |
1998 |
020/D1998(13) |
《左传》谓语动词研究 |
张猛 |
文学博士 |
汉语史 |
郭锡良 |
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