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M1997(021) |
金玉不相伤---试论刘勰思想中儒佛之关系 |
廉萍 |
硕士 |
古代文学批评史 |
卢永磷 |
1997 |
020/M1997(044) |
关于包山楚简司法文书的几个问题 |
史杰鹏 |
硕士 |
古典文献 |
李家浩 |
1997 |
020/M1997(023) |
"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 |
叶向阳 |
硕士 |
语言学 |
王洪君 |
1997 |
020/M1997(045) |
韩语与汉语的岐义现象比较 |
金和淑 |
硕士 |
理论语言学 |
石安石 |
1997 |
|
表动作行为的词现代词义义项划分比较研究 |
赵强 |
硕士 |
现代汉语 |
符淮青 |
1997 |
020/M1997(046) |
副词"还"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 |
闵星雅 |
硕士 |
现代汉语 |
侯学超 |
1997 |
020/M1997(029) |
普通话中的轻音与转音 |
谢仁友 |
硕士 |
现代汉语 |
王理嘉 |
1997 |
020/M1998(45) |
《现代汉语词典》中不同写法的多字条目的研究和规范 |
杨春 |
硕士 |
现代汉语 |
苏培成,张双棣 |
1997 |
|
《朱子语类》中的述补结构及一些相关语法现象的考察 |
陈丽 |
硕士 |
汉语史 |
宋绍年 |
1997 |
020/M1997(035) |
晚清知识界的卢梭幻象 |
李华川 |
硕士 |
比较文学 |
孟华 |
1997 |
020/M1997(047) |
论高适,苓参边塞诗的异同 |
吴泽伟 |
硕士 |
古代文学 |
孙静 |
1997 |
020/M1997(036) |
民族性情结与本土文化抵抗--论张承志及其"抗战文学" |
龚刚 |
硕士 |
比较文学 |
戴锦华 |
1997 |
020/D1997(19) |
审美现代性批判---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德审美思想的现代性关联 |
张辉 |
文学博士 |
比较文学 |
乐黛云 |
1997 |
020/D1997(25) |
现代汉语词的重叠式的语法功能考察 |
吴雅慧 |
文学博士 |
现代汉语 |
陆俭明 |
1997 |
020/D1997(06) |
宋人文集编刻及流传丛考 |
王岚 |
文学博士 |
古典文献 |
孙钦善 |
1997 |
020/D1997(07) |
"以文为诗"与北宋诗学 |
郭鹏 |
文学博士 |
古代文学 |
张少康 |
1997 |
020/D1997(28) |
唐未五代诗歌研究 |
刘宁 |
文学博士 |
古代文学 |
葛晓音 |
1997 |
020/D1997(27)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语言问题" |
孙民乐 |
文学博士 |
现当代文学 |
谢冕 |
1997 |
020/D1997(10)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王德保 |
文学博士 |
古典文献 |
孙钦善 |
1997 |
020/D1997(24) |
中国新时期文学中道德问题的演变兼论张贤亮的小说创作 |
马基迪•穆斯塔法•阿明 |
文学博士 |
现当代文学 |
谢冕 |
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