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2(040) |
民间信仰演变中民间力量的互动与作用——以湖南靖州飞山神信仰为例 |
林子昕 |
学年 |
中国民间文学 |
王娟 |
2022 |
T2022(041) |
魏野集版本考述 |
陈思睿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22 |
T2022(042) |
从“幽默”看“中国”——试论鲁迅的“幽默”观 |
刘雨佳 |
学年 |
现当代文学 |
李国华 |
2022 |
T2022(043) |
基于哼唱识别的编钟音乐自动合成研究 |
赵炳亮 |
学年 |
汉语言 |
孔江平 |
2022 |
T2022(044) |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诗歌现代化 |
甘鸿杰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时胜勋 |
2022 |
T2022(045) |
形态学视角下民间游戏的获胜条件——以框架导向游戏为例 |
姚月 |
学年 |
中国民间文学 |
王娟 |
2022 |
T2022(046) |
温州方言动后趋向语素考察——以“上、落、起”为例 |
朱佳木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郭锐 |
2022 |
T2022(047) |
再造民俗的话语、实践及其困境——基于“汉服圈”内部的话语研究 |
武婉清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陈泳超 |
2022 |
T2022(048) |
大江健三郎战后反思作品中的荒诞与崇高 |
朱泽明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蒋洪生 |
2022 |
T2022(049) |
双宾语结构的跨语言句法启动与语义启动 |
张雨童 |
学年 |
应用语言学 |
宋作艳 |
2022 |
T2022(050) |
"辞之辑矣“:两汉诏令引《诗》研究 |
徐艺轩 |
学年 |
古代文学 |
程苏东 |
2022 |
T2022(051) |
从“有菀者柳”到“诚有百姓者”:上古汉语“者”的语法性质再探 |
王欣蕊 |
学年 |
汉语言 |
邵永海 |
2022 |
T2022(052) |
文学与真实:《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创伤叙事 |
李诗涵 |
学年 |
文学方向 |
贺桂梅 |
2022 |
T2022(053) |
《佩文斋书画谱》历代名人画跋研究 |
闫一凡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22 |
T2022(054) |
女频基建文的“主旋律化”转型与“召回”宏大叙事的可能——以御井烹香《买活》为中心 |
马咫昕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22 |
T2022(055) |
语法错误表征系统的发展及其评述 |
王奕轩 |
学年 |
应用语言学 |
詹卫东 |
2022 |
T2022(056) |
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与生成机制——以“两兄弟型”故事为例 |
胡天惠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22 |
T2022(057) |
元代文人赠妓曲的公共性特征 |
杨子巍 |
学年 |
古代文学 |
李简 |
2022 |
T2022(058) |
“愿你们宽大,给我以自由”: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观众主体 |
孙弋淳 |
学年 |
比较文学 |
秦立彦 |
2022 |
T2022(059) |
恐惧与权力的迷思——国内规则怪谈小说现象研究 |
裴可萱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