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2(080) |
“存在主义”的文本箱庭——简论日本后现代社会中galgame的“演进” |
李雪松 |
学年 |
比较文学 |
蒋洪生 |
2022 |
T2022(081) |
唐伯虎的民间文学形象——以民间传说为例 |
付定知 |
学年 |
文学专业 |
王娟 |
2022 |
T2022(082) |
诗意、乐观与沉思的交融——论老舍散文对济南的书写 |
黎朝雯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季剑青 |
2022 |
T2022(083) |
欲望着他者的欲望——对国内女性向恋爱游戏的文化研究 |
张远玥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22 |
T2022(084) |
庄生齐物同归一:庄子审美精神的再阐释——以《齐物论》为例 |
袁续航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时胜勋 |
2022 |
T2022(085) |
《剪灯新话》中的“虚拟空间”及其意蕴初探 |
谷雨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潘建国 |
2022 |
T2022(086) |
亲密关系中女性主体的养成——对“百合文”与“GB文”的女性主义解读 |
陈晓彤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22 |
T2022(087) |
从“经验”到“体验”:1930年代后期本雅明论经验概念 |
卢瞳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丽丽 |
2022 |
T2022(088) |
Omega、异质性女性与科技神话——ABO文学中的技术女性主义 |
潘宇涵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22 |
T2022(089) |
三国类历史网文创作阶段特征浅析——从2014到2022 |
齐怀逸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22 |
T2022(090) |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释“礼”研究——以“丧葬礼”为例 |
龚喆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刘瑛 |
2022 |
T2022(091) |
琵琶泛音的声学特征研究 |
苑舒婷 |
学年 |
语言学 |
孔江平 |
2022 |
T2022(092) |
《三体》的性别话语分析 |
朱婉伶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贺桂梅 |
2022 |
T2022(093) |
《玉海》附刻《小学绀珠》版本考述 |
丁洁心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王岚 |
2022 |
T2022(094) |
《孟子》《论衡》体词谓语判断句对比研究 |
谢昀益 |
学年 |
汉语言 |
杨荣祥 |
2022 |
T2022(095) |
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关系表达的演变 |
于梦姝 |
学年 |
汉语言文字 |
邵永海 |
2022 |
T2022(096) |
家庭生活歌谣的价值:以中国传统性别观念的表现与再生产为例 |
尹浩堃 |
学年 |
民间文学 |
王娟 |
2022 |
T2022(097) |
女性乌托邦的打碎与重构——《红楼梦》女性向网络同人小说研究 |
甘雨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22 |
T2022(098) |
萧条异代不同时:论张爱玲的“感时忧国”精神——以《异乡记》为中心 |
谢文韬 |
学年 |
中国现代文学 |
姜涛 |
2022 |
T2022(099) |
试论查干湖冬捕祭祀仪式的活态传承 |
韩美林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