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24(121) |
从“酷儿时空”论谢凯特《我的蚁人父亲》的同志与家庭 |
赵郑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陈少红 |
2024 |
B2024(122) |
难解的“现实”:论路翎1950年代初的写作难题 |
杨禾语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张历君 |
2024 |
B2024(123) |
哥特式童话的叛逆元素——安吉拉·卡特《魔幻玩具铺》中的服饰隐喻 |
李松晓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秦立彦 |
2024 |
B2024(124) |
汉语普通话疑问句句重音的类型学研究 |
田雪昀 |
学士 |
汉语言 |
林幼菁 |
2024 |
B2024(125) |
不安的归宿: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房屋与自我 |
樊思雨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秦立彦 |
2024 |
B2024(126) |
言说的困境:沈从文小说《动静》内外之“事实”与“观念” |
徐铭茁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姜涛 |
2024 |
B2024(127) |
庾信、颜之推、沈炯哀梁亡赋中的家国观念 |
詹欣荣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杜晓勤 |
2024 |
B2024(128) |
“新天下耳目”——从苏轼诗词中女性书写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 |
沈柳含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张剑 |
2024 |
B2024(129) |
《补亡自序》与《小山集序》研究 |
祝才烨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李简 |
2024 |
B2024(130) |
英汉“头”隐喻及其文化模式 |
林沁萱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朱彦 |
2024 |
B2024(131) |
黎紫书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告别的年代》和《流俗地》为例 |
陈韵如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计璧瑞 |
2024 |
B2024(132) |
中国网络文学: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化自觉与出路 |
张叶琳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24 |
B2024(133) |
新加坡中学生华语动词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兼谈华语词汇在“大华语”背景下的融合问题 |
吕瑞捷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万艺玲 |
2024 |
B2024(134) |
源于汉语方言的新加坡华语词研究 |
李心颖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朱彦 |
2024 |
B2024(135) |
以琴为媒——“琴挑”故事发展浅探 |
薛天爱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风 |
2024 |
B2024(136) |
汉泰合成词构词法对比 |
胡鸿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朱彦 |
2024 |
B2024(137) |
现代京剧如何想象革命——以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为中心 |
陈贝贝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路杨 |
2024 |
B2024(138) |
中泰放河灯习俗比较分析——以中国中元节放河灯和泰国水灯节为例。 |
杨铭豪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24 |
B2024(139) |
中国与希腊神话中造人神话比较研究: 以普罗米修斯和女娲为例 |
微笑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24 |
B2024(140) |
中泰部分城市名称对比研究 |
金芊娅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朱彦 |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