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22(51) |
明清话本小说“议论”研究 |
左怡兵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刘勇强 |
2022 |
D2022(52) |
多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生产机制比较研究——以中国、韩国、日本为中心 |
金恩惠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22 |
D2022(53) |
她们的城——许鞍华与彭小莲的电影叙事比较研究 |
李燕君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22 |
D2022(54) |
湖南省域文学研究(1949-1981) |
刘启民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22 |
D2022(55) |
爱欲与革命:路翎1940年代小说中的主体问题 |
刘祎家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22 |
D2022(56) |
中国当代文学的“前奏”瞿秋白与左翼文艺的领导权建构 |
路卡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22 |
D2022(57) |
浪漫主义的幽灵——“新时期”以来中国浪漫主义精神的流变 |
谭雪晴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22 |
D2022(58) |
建构与认同:1930年代中国文人自传研究 |
唐娒嘉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孔庆东 |
2022 |
D2022(59) |
从中作“梗”:数码人工环境中的语言与主体 |
王鑫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22 |
D2022(60) |
苏区想象与文艺叙事 |
吴楚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韩毓海 |
2022 |
D2022(61) |
爱欲的变形记:莎士比亚对奥维德的挪用与改写 |
陆浩斌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沛 |
2022 |
D2022(62) |
清末社会思想变革中的侠义想象 |
魏域波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辉 |
2022 |
D2022(63) |
"人"的再发明——论技术性后人类主义的兴起 |
杨宸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22 |
D2022(64) |
景颇族神话传承的民族志研究 |
黄璜 |
博士 |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 |
王娟 |
2022 |
D2022(65) |
西王母神话在古代韩国的接受研究 |
李定河 |
博士 |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 |
陈连山 |
2022 |
D2022(66) |
周公传说的组构与流变研究 |
吳玟瑾 |
博士 |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 |
陈泳超 |
2022 |
B2021(1) |
《水浒传》的女英雄形象分析 |
金鹤泳 |
学士 |
古代文学 |
白一瑾 |
2021 |
B2021(2) |
浅析《山海经》的鬼神形象 |
禹光炫 |
学士 |
古代文学 |
白一瑾 |
2021 |
B2021(3) |
林语堂小品文概念的发起、延展与超越——从《论语》到《宇宙风》 |
李成城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风 |
2021 |
B2021(4) |
唐代诗文中“兰亭”意象的关联指代及成因 |
田涵钰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陆胤 |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