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21(45) |
机器阅读理解评测信度与效度研究 |
李楠 |
学士 |
应用语言学 |
詹卫东 |
2021 |
B2021(46) |
《醒世姻缘传》文学意义阐释的时代差异 |
周清华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刘勇强 |
2021 |
B2021(47) |
宁强方言的虚词“倒(上声)” |
沈尹宁 |
学士 |
汉语言 |
陈保亚 |
2021 |
B2021(48) |
格奥尔格的荷尔德林阐释——《许佩里翁》研究 |
周鑫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张辉 |
2021 |
B2021(49) |
《我的三体》:科幻同人与当代中国文化语境 |
丘雨柔 |
学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杨 |
2021 |
B2021(50) |
试论汉代谣谚的政治性与文学性面向 |
陈可涵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陈连山 |
2021 |
B2021(51) |
癫狂作为“症候”——姜文电影再解读 |
王逸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21 |
B2021(52) |
都市空间、女性与知识分子的权力反思——从《一件小事》到《伤逝》 |
张佳婧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张丽华 |
2021 |
B2021(53) |
网络“苏联笑话”生产研究 |
谭慧仪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21 |
B2021(54) |
《周易本义辩证》考略 |
刘瑷碧 |
学士 |
古典文献 |
顾永新 |
2021 |
B2021(55) |
系统文:网络文学时代的机械降神与哈哈镜 |
李钰欣 |
学士 |
文学 |
李杨 |
2021 |
B2021(56) |
忧郁的“潜流”——端木蕻良1930-1940年代短篇小说研究 |
苏荣格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姜涛 |
2021 |
B2021(57) |
“洞”中的人类坐标——试论骆以军《匡超人》主题 |
郑若琰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计璧瑞 |
2021 |
B2021(58) |
革命语境下的“荷花淀”写作——孙犁早期文艺理论与小说研究 |
任贺北 |
学士 |
现当代文学 |
李杨 |
2021 |
B2021(59) |
《燃烧女子的肖像》:重写语言和秩序的情感神话 |
林砚秋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戴锦华 |
2021 |
B2021(60) |
论谢灵运诗的早期流传与形塑 |
魏珞宁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钱志熙 |
2021 |
B2021(61) |
试论王维五言诗的古律相参现象 |
谢可欣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杜晓勤 |
2021 |
B2021(62) |
非虚构的上浮与突围——后新时期以来文学史的另一重叙述途径 |
毛玥晖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陈晓明 |
2021 |
B2021(63) |
被忽视的民众视角——对秀山花灯民俗的再思考 |
付恒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黄卉 |
2021 |
B2021(64) |
时间的丢失与季节的馈赠——《黄雀记》中的时间叙事 |
马迪雅 |
学士 |
文学 |
陈晓明 |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