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研究
论早期中国新诗的本土化探索及其启示 张洁宇/1
革命与摩登的变奏——三十年代中国新感觉派兴衰论 黄德志 殷鹏飞/10
延安文学与十七年文学话语模式之辨析 陈灵强/23
四十年代中后期的知识分子叙事 张勐/31
论中国现代抗战广播剧文学的审美价值 刘家思/40
“闯关东文学”的历史脉络及其价值 王欣睿/49
论中国现代小说“儿童之死”的叙事研究 王家勇/57
马华天狼星诗社的创作心理研究 朱文斌 岳寒飞/65
作家与作品
茅盾的象征诗学与创作实践 施军/73
曹禺写不出“第六部名剧”原因再探 王卫平/82
郭沫若“整理国故”的理论与经验 周晓平/92
论废名诗歌的文禅意义 席建彬/100
路易士的“纯诗”追求与文化投机 李相银/108
艾芙与他的三部“南行记” 张悦/116
从“贞贞的故事”看贞操观念与中国女性革命 黄丹銮/124
张爱玲、徐訏、无名氏:雅俗的边缘与叠合 禹玲/133
从传播视角看林译小说序跋的价值 蔡静 方维保/142
左翼文学研究
三十年代左翼青年作家与“五四”文学传统 秦林芳/150
中国左翼文学对高尔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接受之考辨 侯敏/159
二十年代“革命文学”语境中的托洛茨基 杨姿/169
散文研究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格式塔质”审美 吴周文/178
论朱自清对新文学“父亲”批评的自我反思 梁建先 宋剑华/188
晚清域外游记现代性研究的逻辑基点 杨汤琛/196
书评
评刘中树等著《辜鸿铭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 张丛皞/204
评吕周聚等著《网络诗歌散点透视》 张立群/210
评周新民《当代小说批评的维度》 阳燕/215
整理者更正启事/214
编后记/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