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共同体理论:从政治学、人类学到社会学

近代共同体理论:从政治学、人类学到社会学

2021年05月24日
|
浏览量:367
主讲人:
梁 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
主持人:
张 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时 间:
2021年5月27日(周四)15:00~17:00
地 点:
北京大学中文系B124(人文学苑6号楼,未名湖东北)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讲座系列之六十五:

近代共同体理论:从政治学、人类学到社会学

自17世纪以降,伴随欧洲传统基督教共同体和职业行会的瓦解,世俗共同体的理论建构被提上了日程,如何寻找到替代神圣价值和等级利益这些使信徒和行会成员结成共同体的粘合剂?霍布斯与卢梭的契约论尝试在君主和臣民之间通过让渡和牺牲部分主权的方式避免“人与人”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冷战时代,西方以列维斯特劳斯、特纳等文化人类学家从原始人类共同生活方式那里获取灵感,试图枉顾已经改变了的政治-经济条件,倡导文化相对主义与相同文化内部冲突双方放弃各自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利益,从而建立一种跨文化的、超越文化内部冲突的共同体,应当指出,这种向中世纪回归的共同体理论直接服务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建立在脱胎于基督教价值的人权和民主观念至上的和平主义文化战略。在当代共同体理论面临如此的困境中,重读马克思·韦伯非常具有启示意义:其世俗共同体理论在探讨世界各大宗教所塑造的经济伦理的同时,展现了其摆脱神圣价值即“去魅”的坚决性,同时将人类社会历史上出现的种种共同体形式与其成员的经济行为和组织方式密切联系起来,克服了直接将中世纪共同体观念直接转移到现代政治共同体之上所导致的悖论。

主讲人简介:

梁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和中西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颠覆与生存:德国思想与鲁迅早期自我观念的形成》(2007)、《政治地理学、人种学与大同世界的构想:围绕康有为<大同书>的文明论知识谱系》(2016)、《帝国的想象:卡夫卡《中国长城修建时》中的政治话语》(2017)、普遍差异、殖民主义与未完成的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民族主义想象》(2020)等专书和论文。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