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106) |
托尼·本尼特的体裁理论研究 |
韩若莱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金永兵 |
2020 |
T2020(107) |
安大简《诗经》谐声研究 |
孙天也 |
学年 |
元培学院(汉语言) |
胡敕瑞 |
2020 |
T2020(108) |
“一个巨大的良心承受着四面的风暴” 穆旦诗歌中战争的介入与犹疑:以《旗》中1945年诗歌为中心 |
郭漪桐 |
学年 |
元培学院(汉语言文学) |
姜涛 |
2020 |
T2020(109) |
盛得江左风:王维乐府与齐梁诗歌关系研究 |
朱玉婷 |
学年 |
元培学院(汉语言文学) |
张一南 |
2020 |
T2020(110) |
广水方言轻声前变调研究 |
殷玥 |
学年 |
元培学院(汉语言) |
陈保亚 |
2020 |
T2020(111) |
从《边城》到《受戒》——乡土抒情与国家民族想象 |
陈星忆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20 |
T2020(112) |
《春秋》三传所载黄河流域水患考 |
付碧雯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刘瑛 |
2020 |
T2020(113) |
《史》、《汉》、《通鉴》及现代研究中的巫蛊之祸 |
郭亭利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留学生) |
杨海峥 |
2020 |
D2020(01) |
古典文学的现实转化:毛泽东阅读研究 |
金锐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20 |
D2020(02) |
广州话—普通话双语者的单字调产出与感知实验研究——兼从量化结果看广州话舒声调的演变趋势 |
于梦晓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韫佳 |
2020 |
D2020(03) |
拒绝“自我东方化”——陈季同、王文显和林语堂的中国叙事研究 |
李汇川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20 |
D2020(04) |
中国电影创伤叙事(1978——2018) |
傅琪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20 |
D2020(05) |
汉语方言的小称变音及部分现象的优选论分析 |
姜晓芳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项梦冰 |
2020 |
D2020(06) |
明末清初文士以画治生研究 |
王丁 |
博士 |
文艺学 |
王岳川 |
2020 |
D2020(62) |
语言接触的多层塔式模型——以红河流域的傣语为中心 |
余德江 |
博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陈保亚 |
2020 |
D2020(07) |
高安赣语语音研究 |
谌剑波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项梦冰 |
2020 |
D2020(08) |
太湖片吴语的连读变调 |
周怿培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项梦冰 |
2020 |
D2020(09) |
清代民国时期南北官话词汇对比研究 |
徐菁菁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20 |
D2020(10) |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日元曲文献学研究——以学者抄校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元曲选》为核心 |
杜雪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刘玉才 |
2020 |
D2020(63) |
明代所编先唐诗歌总集的编纂与文本形态研究——以《六朝诗集》、《六朝诗汇》和《古诗纪》为中心 |
车弘道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傅刚 |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