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20(11) |
北朝后期的文士群体与文学风貌 |
庄芸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袁行霈 |
2020 |
D2020(12) |
为心立言——鲁迅“心声”及其文本形态研究 |
李拉利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高远东 |
2020 |
D2020(64) |
战争创伤与文学叙述——以“重庆大轰炸”为视角 |
秦雅萌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20 |
D2020(13) |
“人”的分化与“世界”的分化——1980 年代农村“改革”叙事中的乡土中国之变 |
石磊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旭东 |
2020 |
D2020(14) |
《诗经》之镜——孙璋《诗经》拉丁文译本研究 |
雷鸣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辉 |
2020 |
D2020(15) |
西王母与圣母的神话源叙事与信仰实践研究 |
吴新锋 |
博士 |
中国民间文学 |
陈泳超 |
2020 |
D2020(16) |
“无支祁—水母传说”研究 |
朱佳艺 |
博士 |
中国民间文学 |
陈泳超 |
2020 |
D2020(17) |
汉语限定性与非限定性研究 |
黄天仕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20 |
D2020(18) |
王士禛诗学观研究——以诗歌选本为中心 |
刘娟 |
博士 |
文艺学 |
王岳川 |
2020 |
D2020(19) |
汉语方言重叠研究 |
余超 |
博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董秀芳 |
2020 |
D2020(65) |
宋齐梁五言诗声调格式研究 |
程悦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孙玉文 |
2020 |
D2020(20) |
数量名结构与可数性范畴 |
郝琦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20 |
D2020(21) |
清高宗御制诗文创作流布及政治功用研究 |
高策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漆永祥 |
2020 |
D2020(22) |
礼以理事——郑玄礼学体系考论 |
王勇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刘玉才 |
2020 |
D2020(23) |
《列子》研究——真伪考辨及思想、寓言体式新探 |
舒鹏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常森 |
2020 |
D2020(24) |
汉代《春秋》义例学研究 |
孙玲玲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傅刚 |
2020 |
D2020(25) |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艺术表现方式的演变 |
郑子欣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20 |
D2020(26) |
两宋之交的说部丛钞与知识传播 ——以《续谈助》《绀珠集》《类说》为中心 |
关静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潘建国 |
2020 |
D2020(27) |
时政视域中的元仁宗朝文人及其诗文写作 |
刘育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简 |
2020 |
D2020(28) |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的“恶话语”研究 |
金信仪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计璧瑞 |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