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20(49) |
初盛唐复古诗学与古风创作研究 |
赵晓华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20 |
D2020(50) |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科学话语(1949-1966) |
陈若谷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韩毓海 |
2020 |
D2020(51) |
褶皱中的反思——“新时期”以来作家的“救赎意识”探讨 |
樊迎春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20 |
D2020(52) |
大学的诗与史——宗璞及其《野葫芦引》研究 |
康宇辰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20 |
D2020(53) |
1990年代以来中国情景喜剧的市民文化建构研究 |
柳浩贤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20 |
D2020(54) |
塑造“女英雄”——抗战时期历史剧的美学与政治 |
罗雅琳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20 |
D2020(55) |
她的国——中国“女性向”网络文学空间的兴起与建构 |
肖映萱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20 |
D2020(56) |
文学史上的“失踪者”——以四位“新时代”作家为中心 |
谌幸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杨 |
2020 |
D2020(57) |
从小说到神坛——福建齐天大圣信仰的建构 |
赖婷 |
博士 |
中国民间文学 |
陈连山 |
2020 |
D2020(58) |
中国古代妖怪故事的转化规则研究——以唐宋为中心 |
苏筱 |
博士 |
中国民间文学 |
陈泳超 |
2020 |
D2020(59) |
三茅信仰的建构与叙事研究 |
陳姵瑄 |
博士 |
中国民间文学 |
陈泳超 |
2020 |
D2020(60) |
泰语声调感知研究 |
吴新新 |
博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孔江平 |
2020 |
D2020(61) |
“魔幻现实主义”溯源 ——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研究”与“知识谱系学”考察 |
关沧海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杨 |
2020 |
M2020(102) |
毕业作品集 |
郑伟铭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创意写作 |
张颐武 |
2020 |
B2019(97) |
对比分析李光洙笔下的李舜臣与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 |
朴俊荣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9 |
B2019(98) |
王维与孟浩然诗歌比较研究 |
尹建峻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9 |
B2019(99) |
浅析《三国演义》在韩国的传播 |
闵日植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9 |
B2019(1) |
热门IP剧的电视剧改编及发展分析——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 |
张赵乐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19 |
B2019(100) |
《洪吉童传》与《水浒传》对比研究 |
全载晟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9 |
B2019(101) |
《红楼梦》反映的中国家庭伦理 |
朴辰镐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