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55) |
自我、女性与家国:论萧红战时小说的书写姿态 |
古焰 |
学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姜涛 |
2019 |
T2019(56) |
近100年现代汉语词语多义体系的发展——《国语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相关词语比较 |
李衍颖 |
学年 |
汉语言 |
朱彦 |
2019 |
T2019(57) |
剑阁方言单字调声学研究 |
罗舒 |
学年 |
汉语言 |
陈保亚 |
2019 |
T2019(58) |
“粉圈化”:“权力贩售”的想象游戏规则——从“全职圈”麦当劳代言事件说起 |
刘明洋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19 |
T2019(59) |
从过渡礼仪视角看中国成人礼——以山西晋城开锁仪式为例 |
王若男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19 |
T2019(60) |
临窗的观望者——以萧红的漂泊经验为中心 |
何亦舒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吴晓东 |
2019 |
T2019(61) |
“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的文化想象——以五十年代末作品为例 |
安瑞 |
学年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蒋洪生 |
2019 |
T2019(62) |
《诗经》新证别议 |
王翊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吴国武 |
2019 |
T2019(63) |
从非虚构写作看转型中国的不同图景——“梁庄系列”与《寻路中国》比较 |
林锦情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19 |
T2019(64) |
个人化写作的化“剑”为“树”——以《一个人的战争》与《北去来辞》为例 |
邱彦琦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19 |
T2019(65) |
生殖崇拜的强化象征——“夔”神话形象研究 |
吴瑶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陈连山 |
2019 |
T2019(66) |
试论王禹偁的仕隐观念及其意义 |
王清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张剑 |
2019 |
T2019(67) |
本土神灵的塑造:“功德”的纪念与政治的隐喻 |
何骆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陈连山 |
2019 |
T2019(68) |
改革开放以来戏曲历史剧创作的新收获 |
张淼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19 |
T2019(69) |
在语言构建的世界里冒险——对COC TRPG故事生成的研究 |
杨心宇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陈连山 |
2019 |
T2019(70) |
骑马坝哈尼语音系 |
张入梦 |
学年 |
语言学 |
陈保亚 |
2019 |
T2019(71) |
“NP+V起来”与“NP+V着+AP”格式互换研究 |
陈艺譞 |
学年 |
汉语言 |
郭锐 |
2019 |
T2019(72) |
在抽象与现实之间:试论《琼斯皇帝》在中国现代剧坛的接受与变异 |
逯婧扬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秦立彦 |
2019 |
T2019(73) |
清代志怪小说非写实植物形象研究——《聊斋志异》及“仿聊斋体”作品形象研究 |
刘立恒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鹏飞 |
2019 |
T2019(74) |
别有用心的误读——试论埃兹拉·庞德的《四书》翻译 |
周观晴 |
学年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沛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