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75) |
道潜诗歌编集流传考 |
王兰苓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9 |
T2019(77) |
《山海经》的奇异动物及其与后世的关系 |
袁依萌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陈连山 |
2019 |
T2019(78) |
也谈孟浩然的“隐逸” |
卜天泓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杜晓勤 |
2019 |
T2019(76) |
消失的主体,沉默的侵害——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女性与权力 |
梁梓琳 |
学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19 |
T2019(79) |
“寂寞”主体的不同言说——从《莫须有先生传》到《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
邹真吾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风 |
2019 |
T2019(80) |
投子义青、丹霞子淳颂古著作考 |
徐佳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9 |
T2019(81) |
“乞巧”习俗的文化解读与当代传承——以杨树底下村“敛巧饭”民俗为例 |
周思睿 |
学年 |
文学 |
王娟 |
2019 |
T2019(82) |
浅析庄子“道”的生命形态——从《庄子·内篇》与佛理入手 |
赵雍岚 |
学年 |
古典文献 |
刘瑛 |
2019 |
T2019(83) |
《黄氏日抄》“绍定本”当为元刊考 |
王奕苏 |
学年 |
古典文献 |
王岚 |
2019 |
T2019(84) |
批判与眷恋:文化审视的双重向度——以冯骥才“怪事奇谈”小说《神鞭》为视角 |
翟子豪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陈晓明 |
2019 |
T2019(85) |
关中方言“来”的使用条件和语义功能 |
来星凡 |
学年 |
汉语言 |
范晓蕾 |
2019 |
T2019(86) |
从《一个人的战争》到《北去来辞》:林白小说的女性成长叙述 |
蔡子琪 |
学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19 |
T2019(87) |
武侠的幻灭与重生——分析priest《无污染,无公害》 |
李梦馨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19 |
T2019(88) |
《生死疲劳》叙事文本与叙事角色探究 |
徐刚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陈晓明 |
2019 |
T2019(89) |
空灵美学的遮蔽与民族寓言的翻新——《流浪地球》小说改编电影研究 |
董晓梦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戴锦华 |
2019 |
T2019(90) |
乔治·佩雷克的限制性写作实践 |
王晓婷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秦立彦 |
2019 |
T2019(91) |
关于武侠类文本中的“侠”与“江湖”意象的浅析 |
张旭 |
学年 |
文学 |
邵燕君 |
2019 |
T2019(92) |
“燃学东渐”——一种基督教美学结构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流变过程 |
王小海 |
学年 |
文学 |
陈晓明 |
2019 |
T2019(93) |
趋光运动——从《黑暗地母的礼物》看残雪的创作转变 |
张嘉祺 |
学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19 |
T2019(94) |
根据当下“网络相面”现象探究相面的发展 |
王昱程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