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8(74) |
“人”与“狼”的视差之见——以《断头台》和《狼图腾》为例 |
王艺遥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18 |
B2018(75) |
朱天文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写作研究 |
张馨 |
学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18 |
B2018(76) |
“逃离”的伦理与情感逻辑——门罗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分析 |
王远平 |
学士 |
文学 |
陈晓明 |
2018 |
B2018(77) |
鼓吹十二案的雅化及其影响 |
徐思澄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18 |
B2018(78) |
论屈原世界观中儒道精神的对立统一 |
刘家铭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于迎春 |
2018 |
B2018(79) |
表演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单口喜剧初探 |
王梓晗 |
学士 |
文学 |
黄卉 |
2018 |
B2018(80) |
性别、国族与叙述——后殖民语境中的张爱玲 |
陈骁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陈晓明 |
2018 |
B2018(81) |
作为“工具”的自然——从《狼图腾》《藏獒》看当代自然写作中“自然”的地位和意义 |
黄菊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18 |
B2018(82) |
李康成《玉台后集》研究 |
高秋实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傅刚 |
2018 |
B2018(83) |
神女生涯元是梦——论传统视域下废名《桥》的美学延变 |
胡梦雪 |
学士 |
文学 |
姜涛 |
2018 |
B2018(84) |
荒诞战争背景下的文明时代消亡——论《罗曼蒂克消亡史》对黑帮类型叙事的消解与建构 |
王钰琳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8 |
B2018(85) |
《韩非子》《解老》、《喻老》二篇文本性质研究及校勘 |
金琪然 |
学士 |
汉语言 |
邵永海 |
2018 |
B2018(86) |
中晚唐政治中阉寺阶级内部党派分野及其终结 |
刘岩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杜晓勤 |
2018 |
B2018(87) |
反构现实主义——论阎连科的军旅小说 |
李征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陈晓明 |
2018 |
B2018(120) |
由《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看清代的传统女性观 |
姜智岸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8 |
B2018(121) |
中韩爱情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莺莺传》与《周生传》为例 |
金兑燮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8 |
B2018(122) |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婚姻爱情悲剧分析 |
金忞俊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8 |
B2018(123) |
中墨“鬼节”比较 |
余文慧 |
学士 |
比较文学 |
张沛 |
2018 |
B2018(124) |
史密斯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与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国民性讨论比较 |
李翱 |
学士 |
中文 |
康士林 |
2018 |
B2018(125) |
从快手看中国民间文化在网络时代中的表现 |
尹纳川 |
学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邵燕君 |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