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8(146) |
中国玄幻小说的海外传播 |
汤重喆 |
学士 |
中国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18 |
B2018(147) |
比较研究苏轼与金时习的和陶诗 |
全宣美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8 |
B2018(148) |
从“隆中对”论诸葛亮 |
慎兑银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8 |
T2018(1) |
”女子武侠“中的巫术文化 |
张赵乐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18 |
T2018(2) |
《春香传》与《西厢记》的研究比较 |
金暻洛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8 |
T2018(3) |
从方言接触的视角看监利(汪桥)方言的特点 |
张沙洲 |
学年 |
|
陈宝贤 |
2018 |
T2018(4) |
摩登女郎、玩偶之城在现实之镜中——性别与阶级视角下的30年代左翼女性题材电影研究 |
郑玥莹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戴锦华 |
2018 |
T2018(5) |
记忆的另一面——对90年代中国电影中苏联元素的诠释 |
岳晗笑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戴锦华 |
2018 |
T2018(6) |
汉语副词语义研究综述 |
杨丁 |
学年 |
汉语言 |
邵永海 |
2018 |
T2018(7) |
《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再校理 |
王可心 |
学年 |
古典文献 |
李宗焜 |
2018 |
T2018(8) |
被言说的主体——电影中的”小镇青年“及其追问 |
魏舒忆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戴锦华 |
2018 |
T2018(9) |
蒲松龄笔下魂灵描写的多重面相——以《促织》《叶生》《席方平》为中心 |
詹婧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刘勇强 |
2018 |
T2018(10) |
北京手语运动事件词化模式调查 |
居田 |
学年 |
汉语言 |
汪锋 |
2018 |
T2018(11) |
《韩非子·储说》研究 |
陈雨辰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常森 |
2018 |
T2018(12) |
分析《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 |
朴珉志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8 |
T2018(13) |
都市异能小说的模式分析——以《很纯很暧昧》为例 |
罗衍浩 |
学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邵燕君 |
2018 |
T2018(14) |
铎部字演变史 |
陈柱玲 |
学年 |
汉语言 |
张渭毅 |
2018 |
T2018(15) |
羿与后羿之争——古代羿形象的流传演变 |
付静芳 |
学年 |
文学 |
陈连山 |
2018 |
T2018(16) |
浅析苏童新写实主义小说中的虚与实——以《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为例 |
邵禹铭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18 |
T2018(17) |
从古代叙事性文本出发试析柳树精怪的文化内涵 |
刘雪丽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陈连山 |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