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28) |
《忏悔录》:”自我“的变奏——论圣奥古斯丁的忏情写作 |
莫莉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秦立彦 |
2018 |
T2018(39) |
对苯教”卵生说“和藏传佛教”猕猴罗刹女结合说“的比较分析 |
德典白姆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陈连山 |
2018 |
T2018(40) |
男频小说YY叙事之下女性角色的消隐——以月关《回到明朝当王爷》为例 |
符恒卓 |
学年 |
中国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18 |
T2018(41) |
《左传》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
赵婉廷 |
学年 |
文学 |
程苏东 |
2018 |
T2018(42) |
”小白文“的成功之道——以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的创作为例 |
孙云飞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18 |
T2018(43) |
”风俗画“中的历史刻痕与“乌托邦”的出离——汪曾祺八十年代初期高邮小说”去政治化“书写辨析 |
鄢予晨 |
学年 |
文学 |
贺桂梅 |
2018 |
T2018(44) |
五四落潮时期庐隐的女同性爱文本写作 |
周凯悦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丽丽 |
2018 |
T2018(45) |
突围与超克——试论丁玲小说的叙述动力与写作姿态 |
王芷晨 |
学年 |
现代文学 |
张丽华 |
2018 |
T2018(46) |
《路边野餐》——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记忆 |
陈宋蕙倩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戴锦华 |
2018 |
T2018(47) |
歙县(徐村)方言单字调的实验语音学分析 |
徐嘉琪 |
学年 |
汉语言文字 |
王韫佳 |
2018 |
T2018(48) |
张岱散文的”体“与”性”——以《陶庵梦忆》和《石匮书后集》为中心 |
蒙彦伊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简 |
2018 |
T2018(49) |
“客车行骗”传说初探 |
邓诗彦 |
学年 |
民间文学 |
王娟 |
2018 |
T2018(50) |
国族与性别的创伤书写——《二十二》、《鬼乡》的叙事与民众体认 |
韦楚祎 |
学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18 |
T2018(51) |
试论小说《玉米》的当代悲剧意蕴 |
张曦月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金永兵 |
2018 |
T2018(52) |
新疆阜康话声调声学分析 |
向雯琪 |
学年 |
汉语言 |
孔江平 |
2018 |
T2018(53) |
复归自然——从道家视野看待刘亮程的散文创作 |
彭秋雨 |
学年 |
汉语文学 |
李杨 |
2018 |
T2018(54) |
《聊斋志异》小人故事研究 |
林玲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鹏飞 |
2018 |
T2018(55) |
试论弗·施莱格尔的“浪漫派反讽” |
覃芬芬 |
学年 |
文学 |
金永兵 |
2018 |
T2018(56) |
解读《辛白林》第三幕第一场中的历史叙事——以凯西伯兰的形象为中心 |
张菁洲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张沛 |
2018 |
T2018(57) |
惯性、慰藉与悲悯:论《呼兰河传》的鬼神世界 |
钟灵瑶 |
学年 |
中国现代文学 |
姜涛 |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