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100) |
苍南(炎亭)蛮话三字组的连读变调 |
郑恩柏 |
学年 |
汉语言 |
陈保亚 |
2018 |
T2018(101) |
论宋元南戏中的行路类过场程式出目 |
谢璐阳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简 |
2018 |
T2018(103) |
“穿越救亡流”网文中的民族主义叙事——以天使奥斯卡《1911新中华》、《篡清》为例 |
杜宽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18 |
T2018(104) |
个人认同与左翼身份——浅析30年代丁玲向左转心路历程 |
陈雅楠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8 |
T2018(105) |
《十二兄弟》中的女性形象初探 |
彭一沁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18 |
T2018(106) |
湖北宜昌西陵区话单字和双字声调的调值分析 |
周政阳 |
学年 |
汉语言 |
孔江平 |
2018 |
T2018(107) |
中国文学中的理想国意象 |
裴蕙莲 |
学年 |
|
张一南 |
2018 |
T2018(108) |
施耐庵与许筠的文学创作比较——以《水浒传》和《洪吉童传》为例 |
崔世铉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8 |
T2018(110) |
Stroop Test中第二语言的不同掌握程度下的双语优势效应 |
林爱霓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汪锋 |
2018 |
T2018(111) |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纽约情调” |
周靖文 |
学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18 |
T2018(112) |
试论中国古代有关远古记述中神话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关系 |
尹超 |
学年 |
民间文学 |
陈连山 |
2018 |
T2018(113) |
关于后羿和羿关系问题的商榷 |
袁梦佳 |
学年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8 |
T2018(114) |
宇文所安的“隐晦诗”一说及其对于李商隐诗歌研究的意义 |
李欣雅 |
学年 |
文学 |
杜晓勤 |
2018 |
T2018(115) |
雷峰塔倒了——以《小团圆》为中心探讨张爱玲晚期自我叙事的重复书写 |
彭兴琪 |
学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姜涛 |
2018 |
D2018(01) |
不同语言类型接触中词汇借贷的序列式匹配——基于蒙古语语音史研究的蒙古语中汉语借词分析 |
袁琳 |
文学博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陈保亚 |
2018 |
D2018(02) |
跨文化的都市想象与自我探索——项美丽的上海书写研究 |
陈兰薰 |
文学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辉 |
2018 |
D2018(03) |
重构水浒故事的观念与方式——以近代水浒戏为中心 |
傅松洁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刘勇强 |
2018 |
D2018(04) |
祭祀、仪式与帝国——西汉初与罗马帝国初期合法性建构之比较研究 |
靳成诚 |
文学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陈跃红 |
2018 |
D2018(05) |
主体建构与空间转换——20 世纪中国戏剧变革中的观演关系研究 |
胡洋 |
文学博士 |
文艺学 |
张旭东 |
2018 |
D2018(06) |
先秦儒家天命鬼神观研究——对现当代学者质疑先秦儒家天命鬼神信仰的反思 |
胡静静 |
文学博士 |
文艺学 |
龚鹏程 |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