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18(07) |
“名词动用”与上古汉语名词和动词的语义属性 |
任荷 |
文学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胡敕瑞 |
2018 |
D2018(08) |
语言、文本、注释传统——《毛传》《郑笺》注解差异及原因探考 |
李林芳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漆永祥 |
2018 |
D2018(09) |
制造新文学:鲁迅与中国新书业 (1919-1936) |
何旻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18 |
D2018(10) |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的东南亚书写研究 |
黄娇娇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孔庆东 |
2018 |
D2018(11) |
改革中国的“赛先生” ——1970-1980 年代之交中国文学 文化中的“科学” |
李静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韩毓海 |
2018 |
D2018(12) |
《北京政闻报》的中国文学译介研究 |
聂卉 |
文学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车槿山 |
2018 |
D2018(13) |
媒介技术的谱系——基特勒思想研究 |
车致新 |
文学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18 |
D2018(14) |
上古汉语体信息表达方式研究 |
焦一和 |
文学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杨荣祥 |
2018 |
D2018(15) |
福清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
林少芳 |
文学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李小凡,郭锐 |
2018 |
D2018(16) |
定语标记的类型学考察 |
刘雪莹 |
文学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18 |
D2018(17) |
现代汉语助词“了1”的时间意义和语法功能研究 |
朴珉娥 |
文学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袁毓林 |
2018 |
D2018(18) |
《四书》形成过程研究——以杨时、张九成、张栻为中心 |
桂枭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漆永祥 |
2018 |
D2018(19) |
清朝遣使朝鲜与《使朝鲜录》研究(1644-1895) |
张鹏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安平秋 |
2018 |
D2018(20) |
河洛与七纬:东汉图谶的文献学研究 |
张学谦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刘玉才 |
2018 |
D2018(21) |
安东金氏《燕行录》研究 |
黃雅詩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漆永祥 |
2018 |
D2018(22) |
浙江文人与晚晴文学文化转型 |
梁苍泱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夏晓虹 |
2018 |
D2018(23) |
北宋仁宗朝政治文化转型中的庆历士大夫及其文学研究 |
王启玮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鸣 |
2018 |
D2018(24) |
“本根”之问:鲁迅的自然观与伦理学(1898-1927) |
孙尧天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18 |
D2018(25) |
胡风诗学的历史生存与发展 |
吴宝林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高远东 |
2018 |
D2018(26) |
史诗与散文——新文学小说家四十年代创作转折的两种向度 |
张一帆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