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92) |
《汉语焦点重音的感知研究》 |
陈墨玉 |
学年 |
语言学 |
孔江平 |
2017 |
T2017(93) |
《浅论<平凡的世界>的平凡》 |
金仁式 |
学年 |
文学 |
蒋郎朗 |
2017 |
T2017(94) |
《中国敬语文化研究》 |
崔原赫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17 |
T2017(95) |
《苏轼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韩起宪 |
学年 |
文学 |
白一瑾 |
2017 |
T2017(97) |
《先秦起条件连接作用的虚词“然后”及其用法演变》 |
韩歌 |
学年 |
语言学 |
胡敕瑞 |
2017 |
T2017(99) |
《“回音壁”之间:捕获张枣诗歌中“统一”的秘密》 |
段晓宇 |
学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姜涛 |
2017 |
T2017(100) |
《从<巨流河>观个体史的建构》 |
郑君仪 |
学年 |
文学 |
计璧瑞 |
2017 |
T2017(101) |
《权力关系与历史寓言——余华前期小说中的权力秩序》 |
张琳 |
学年 |
当代文学 |
李杨 |
2017 |
T2017(102) |
《赵树理与<李家庄的变迁>:在乡土中国的秩序里进入“现代”》 |
葛亮 |
学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17 |
T2017(103) |
《<古文真宝>在日本的接受——以<笑云和尚古文真宝抄>、<古文真宝雕题>为例》 |
廖嘉祈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岚 |
2017 |
T2017(104) |
《胡风翻译的<山灵>——朝鲜作家日文小说的汉文翻译》 |
郑有珍 |
学年 |
文学 |
王丽丽 |
2017 |
T2017(1) |
助动词对语义角色标注的影响 |
陈龙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詹卫东 |
2017 |
T2017(2) |
清傅山《庄子》批点本考 |
黄宜铖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王岚 |
2017 |
T2017(3) |
南汇地区丧葬仪式歌谣研究——以歌谣《开大门》为中心 |
俞明雅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7 |
T2017(4) |
先秦“师类职官”探析 |
刘晓晗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刘玉才 |
2017 |
T2017(5) |
建安诗歌、书信情感表达的文体性特征比较研究 |
余点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杜晓勤 |
2017 |
T2017(6) |
源流分支别古今——魏晋南北朝杂传对《史记》纪传体的接受与改变 |
李泽凡 |
学年 |
古典文献 |
杨海峥 |
2017 |
T2017(7) |
徘徊在闭锁历史的边缘——试论余华小说中的圆形结构 |
董越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7 |
T2017(8) |
论《多情剑客无情剑》中人物的写意性 |
肖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7 |
T2017(9) |
北京话音节结构与上声发声态“嘎裂声”分布环境关系研究 |
魏雅玲 |
学年 |
汉语言 |
王韫佳 |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