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17(27) |
现代汉语静态存在句的论元异构现象研究 |
崔璨 |
文学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袁毓林 |
2017 |
M2017(28) |
先秦汉语“夫”字的综合研究 |
贾晓华 |
文学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邵永海 |
2017 |
M2017(29) |
现代汉语高量程度义构式研究 |
李安然 |
文学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詹卫东 |
2017 |
M2017(30) |
汉代联绵词叠用形式的语音研究 |
汪春涛 |
文学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孙玉文 |
2017 |
M2017(31) |
竹溪方言语音研究 |
王平夷 |
文学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项梦冰 |
2017 |
M2017(32) |
从语义地图模型看汉语南方方言否定词的功能与演化 |
徐毅发 |
文学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17 |
M2017(33) |
汉语成语语义分析——方法及问题 |
薛童心 |
文学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朱彦 |
2017 |
M2017(34) |
基于个体差异的情感语音编码模式研究 |
张帆 |
文学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韫佳 |
2017 |
M2017(35) |
清华简(壹—肆)通假字所反映的声调问题和韵部问题研究 |
赵市委 |
文学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张渭毅 |
2017 |
M2017(36) |
北大藏西汉竹书《老子》与其他简帛本及传世本的对比研究 |
朱洁瑾 |
文学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胡敕瑞 |
2017 |
M2017(37) |
北宋政治与道德关系论略——以“防”字为中心 |
陈光祖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顾歆艺 |
2017 |
M2017(38) |
朱熹《小学》及其元注本研究 |
董晨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李更 |
2017 |
M2017(39) |
藏传佛教体系中的关公信仰 |
李晢美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7 |
M2017(40) |
明清江南文人食谱研究 |
王诗雨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刘瑛 |
2017 |
M2017(41) |
徐陵诗歌及诗史意义 |
霍丽婕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杜晓勤 |
2017 |
M2017(42) |
论北宋前期“文宗”的形成及其意义 |
刘杰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鸣 |
2017 |
M2017(43) |
明正德至清康熙传奇剧本中的集唐下场诗研究 |
王亚男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简 |
2017 |
M2017(44) |
“三言”场景研究 |
吴飞鹏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刘勇强 |
2017 |
M2017(45) |
汉代设论体式研究 |
夏宇阳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于迎春 |
2017 |
M2017(46) |
南北朝至初唐贬谪行旅诗研究 |
杨照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