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17(67) |
传统中的变异——论绣花鞋恐怖符号的生成 |
王悉源 |
文学硕士 |
中国民间文学 |
王娟 |
2017 |
M2017(68) |
18世纪朝鲜使臣笔下的清朝民俗文化—— 以《老稼斋燕行日记》、《湛轩燕记》、《热河日记》为中心 |
蔡信光 |
文学硕士 |
中国民间文学 |
黄卉 |
2017 |
M2017(69) |
澳门土生葡人的身份认同——以土生菜为个案 |
徐畅 |
文学硕士 |
中国民间文学 |
陈连山 |
2017 |
M2017(70) |
刘震云“说话系列小说”中“说话”与“存在”的互动 |
樊桔贝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17 |
M2017(71) |
作品《27》创作谈:有关文学创作与《27》 |
陈焕文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邵燕君 |
2017 |
M2017(72) |
《诊所》及其创作谈 |
陈圆圆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蒋朗朗 |
2017 |
M2017(73) |
我们还剩下什么伟大的感情 创作谈:我们的小世界下起了雨 |
邓洁舲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吴晓东 |
2017 |
M2017(74) |
侦探们的二重奏 |
邓溪瑶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曹文轩 |
2017 |
M2017(75) |
《燕园诗选》及《十年:90后诗歌的破茧、涌现、沉淀与再次起航》 |
丁鹏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张辉 |
2017 |
M2017(76) |
韩思琪影视评论作品集及创作谈 |
韩思琪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李杨 |
2017 |
M2017(77) |
人物专访:北大中文选调生 |
韩维正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韩毓海 |
2017 |
M2017(78) |
《潘家园十二号院》等诗歌集及创作谈 |
洪哲熙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金永兵 |
2017 |
M2017(79) |
《黄金世界》及其创作谈 |
吉云飞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邵燕君 |
2017 |
M2017(80) |
相约萨马拉 |
栗念跃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戴锦华 |
2017 |
M2017(81) |
面具 |
刘达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曹文轩 |
2017 |
M2017(82) |
《他和他的故事》及创作谈 |
刘颖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张颐武 |
2017 |
M2017(83) |
《亚亚糊》及其创作谈 |
陆正韵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邵燕君 |
2017 |
M2017(84) |
《劫夭录》 |
牛丽娜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葛晓音 |
2017 |
M2017(85) |
橙花街的夏天/回到心中从未远去的孩子——橙花街的夏天创作自述 |
欧逸舟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陈晓明 |
2017 |
M2017(86) |
尘间旅客 |
潘逸飞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张颐武 |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