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17(107) |
夜航船——后地球时代生存指南 |
郑士波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陈晓明 |
2017 |
M2017(108) |
布娃娃 创作谈:爱与欲望的拉扯 |
陈凯翔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蒋朗朗 |
2017 |
M2017(109) |
作品《瑟基拉》奇幻长诗的挑战性及作品创作谈 |
李爱兰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臧力 |
2017 |
B2016(154) |
通过《三国志》解除由《三国演义》产生的误解 |
金周盛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1) |
《水浒传》与《洪吉童传》比较中看中国古典文学对韩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
梁栋现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2) |
浅析偰循和中国“孝”文化 |
金荣凡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常森 |
2016 |
B2016(3) |
《聊斋志异》和《金鳌新话》中“鬼”形象比较研究 |
卞钟赞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4) |
从暴君到慈父——论余华小说中父亲形象的转变及其意义——以《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为主 |
辛旻俊 |
学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16 |
B2016(5) |
中韩春节民俗比较研究 |
安瑞铉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16 |
B2016(6) |
中韩始祖神话的比较研究——以“朱蒙神话”和“徐偃王神话”为例 |
李宰仁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16 |
B2016(7) |
中韩古代才子佳人题材故事中士人的婚恋与科举取仕的关系研究——以《西厢记》和《春香传》为例 |
黄珉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8) |
论《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
姜秉龙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9) |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
姜泰勋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程苏东 |
2016 |
B2016(10) |
历史时空的文化认同与当代想象——以盗墓网文作为考察点 |
任思奇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6 |
B2016(11) |
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中的官、侠关系——以《三侠五义》为例 |
包凯华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刘勇强 |
2016 |
B2016(12) |
娜拉的多重面孔:“五四女作家”的身份建构研究 |
张文显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姜涛 |
2016 |
B2016(13) |
“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文学创作艺术比较研究 |
张姣婧 |
学士 |
文学 |
潘建国 |
2016 |
B2016(14) |
语义角色标注中不连续成分的识别与处理 |
施朝 |
学士 |
应用语言学 |
詹卫东 |
2016 |
B2016(15) |
兰亭诗和谢灵运山水诗中山水与玄理探究 |
王希 |
学士 |
文学 |
杜晓勤 |
2016 |
B2016(16) |
晚清以来北京话中庄组字的读音演变 |
郭婷 |
学士 |
汉语言学 |
郭锐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