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6(117) |
试论都市传说在网络社区中的传播——以“灵异豆瓣”小组为例 |
年雪琦 |
学士 |
文学 |
陈泳超 |
2016 |
B2016(118) |
诺冬笔下的“肥胖者”意象 |
刘珂 |
学士 |
比较文学 |
车槿山 |
2016 |
B2016(119) |
表意与极限——当代汉语诗歌的形而上学问题 |
王浩 |
学士 |
文学 |
陈晓明 |
2016 |
B2016(120) |
王维诗歌“拟汉”现象研究 |
王全武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杜晓勤 |
2016 |
B2016(121) |
当代台湾、韩国几部电影的日本想象比较——以《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暗杀》、《摩登公子》为例 |
金钟源 |
学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16 |
B2016(122) |
中韩七夕节比较研究 |
林汉俊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16 |
B2016(123) |
副词“根本”、“完全”比较 |
曾静蕾 |
学士 |
汉语言学 |
郭锐 |
2016 |
B2016(124) |
中韩姓氏比较研究 |
金妍廷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16 |
B2016(125) |
说灵趣——以汪曾祺小说为例 |
金恩慧 |
学士 |
|
陈晓明 |
2016 |
B2016(126) |
中韩始祖文化比较——以“女娲”和“熊女”为主 |
庚基恩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16 |
B2016(127) |
解控与正视:作为“符号”的躯体——试论身体话语与鲁迅的“现代”想象 |
李敏苑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高远东 |
2016 |
B2016(128) |
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的题材研究——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作品为中心 |
宋源景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129) |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人物形象对比 |
李在成 |
学士 |
|
白一瑾 |
2016 |
B2016(130) |
浅论契诃夫、鲁迅笔下的医学与文学 |
李禧祯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张丽华 |
2016 |
B2016(131) |
苏轼词的花卉意象研究 |
周丽琪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程苏东 |
2016 |
B2016(132) |
泰国泰族“宋干节”与中国傣族“泼水节”比较 |
高雪梅 |
学士 |
中国民间文学 |
王娟 |
2016 |
B2016(133) |
《史记》(下)虚词“与”“及”研究 |
黄宇佳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宋亚云 |
2016 |
B2016(134) |
马来西亚华语的声调变化研究 |
翁宇翔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孔江平 |
2016 |
B2016(135) |
论张大春小说的幽默 |
黄捷敏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计璧瑞 |
2016 |
B2016(136) |
《论语》与泰国佛教的孝道观之比较 |
洪健城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丽萍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