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6(137) |
民间文化于文化生态中的自我定位 |
陈凯乐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16 |
B2016(138) |
《九云梦》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
李崇珉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139) |
李白“饮酒诗”简论 |
朴志慧 |
学士 |
文学 |
杨铸 |
2016 |
B2016(140) |
《镜花缘》对《红楼梦》的继承与创新——以女性形象为例 |
金秀智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141) |
爱国主义的复兴与重构——《鸣梁海战》影响力分析 |
文河现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16 |
B2016(142) |
李白与杜甫比较研究 |
郑智秀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143) |
《聊斋志异》和《金鳌新话》比较研究——以人鬼爱情故事为主 |
李洁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144) |
浅谈“李白” |
吴受映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145) |
唐诗中镜子的功能和意象 |
吕知恩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程苏东 |
2016 |
B2016(146) |
中国与韩国节日比较——以春节、中秋节为例 |
千尚熙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陈连山 |
2016 |
B2016(147) |
梁启超与文学:从清末到21世纪的现代性问题 |
何迪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夏晓虹 |
2016 |
B2016(148) |
《剪灯新话》对《金鳌新话》的结构和情节的转移 |
金玟廷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149) |
研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从两种爱情观为中心进行研究 |
申智润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150) |
生命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以《玉娇梨》为例简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偶然性 |
文秀允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B2016(151) |
浅析老舍小说《二马》中的人物形象 |
洪龙基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张丽华 |
2016 |
B2016(152) |
论吕赫若光复初期小说——以《改姓名》、《一个奖》、《月光光》、《冬夜》为例 |
王家芯 |
学士 |
|
计璧瑞 |
2016 |
B2016(153) |
王维禅诗研究 |
金深远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16 |
T2016(1) |
二十二史中所见倭人纪略杂论(上) |
张有成 |
学年 |
古典文献 |
李更 |
2016 |
T2016(116) |
《众声喧哗之下的“底层”歌哭——从《我的诗篇》文本丛及其论争谈起 Voices around the Songs and Tears of Subaltern-Starting from Texts about the Verse of Us》 |
刘梦秋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戴锦华 |
2016 |
T2016(2) |
明代散曲与明代民歌比较 |
李相溢 |
学年 |
民间文学 |
黄卉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