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6(78) |
白先勇小说父子关系模式中的传统与现代 |
胡玉洁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16 |
T2016(79) |
《醒世姻缘传》的喜剧艺术研究 |
王培洁 |
学年 |
文学 |
李鹏飞 |
2016 |
T2016(80) |
宋代男子簪花考 |
石筝 |
学年 |
古典文献 |
张鸣 |
2016 |
T2016(81) |
灿烂阳光下的泡沫——安子作品与深圳打工文学 |
刘雅雯 |
学年 |
当代文学 |
李杨 |
2016 |
T2016(82) |
上古汉语“所+谓词”与“谓词+者”之比较 |
杨加玉 |
学年 |
汉语言学 |
胡敕瑞 |
2016 |
T2016(83) |
五部六册伦理价值研究 |
秦川 |
学年 |
民间文学 |
王娟 |
2016 |
T2016(84) |
昔日英雄客,而今世上人——《儿女英雄传》邓九公形象探析 |
张郁晖 |
学年 |
文学 |
刘勇强 |
2016 |
T2016(85) |
“江南三部曲”与乌托邦问题——以《山河入梦》为中心 |
王浥尘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6 |
T2016(86) |
民间故事类型的结构与主题关系探析——以“黄粱梦”故事类型为例 |
陈昭玉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6 |
T2016(87) |
吕布形象研究——从宋元戏曲小说到现代影视游戏的发展状况 |
余栢耀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简 |
2016 |
T2016(88) |
何佩珠《梨花梦》研究 |
唐敏琪 |
学年 |
古典文献 |
廖可斌 |
2016 |
T2016(89) |
说不尽的苍凉故事——浅论《金锁记》和《倾城之恋》 |
何静宜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6 |
T2016(90) |
基于语义构词的汉语词语相似度计算 |
康司辰 |
学年 |
应用语言学 |
刘扬,詹卫东 |
2016 |
T2016(91) |
《沉沦的国土》与《沙乡年鉴》叙事差异研究:基于中美非虚构生态写作现状的分析视角 |
张作鸾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6 |
T2016(92) |
论鲁迅留日时期的排满意识 |
刘周岩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16 |
T2016(93) |
汉语未登录词的语义构词分析及知识表示 |
田元贺 |
学年 |
应用语言学 |
詹卫东 |
2016 |
T2016(94) |
苏轼禅诗的佛教继承与艺术特点 |
索湧烜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杨铸 |
2016 |
T2016(95) |
外部压力下的反抗策略——《申报·自由谈》时期的鲁迅 |
杨洋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风 |
2016 |
T2016(96) |
方回的杜诗自然论 |
杨依依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杜晓勤 |
2016 |
T2016(117) |
《颠覆的诉求:女儿国中的男儿情——耽美文学中的性别、语言和权力 Overturn:Boys' Love in Girls' Kingdom——Gender,Language and Power in Tanbi Literature》 |
徐佳 |
学年 |
中国语言文学 |
戴锦华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