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16(07) |
现代汉语动介式与动趋式的句法构造和对比分析 |
魏航 |
文学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16 |
D2016(08) |
《合并字学集韵》异读字研究 |
闫顺英 |
文学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耿振生 |
2016 |
D2016(09) |
清代扬州学者黄承吉研究 |
蒋仁正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漆永祥 |
2016 |
D2016(10) |
开元、天宝时期诗学观念及诗歌体式研究 |
黄琪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杜晓勤 |
2016 |
D2016(11) |
报端与舞台之间——清末民初报载京话小说 |
郝凯利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夏晓虹 |
2016 |
D2016(12) |
近代京剧旦行艺术的演进——以京师名旦为中心(1880-1945) |
刘汭屿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夏晓虹 |
2016 |
D2016(13) |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地理空间 |
侯晓晨 |
文学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潘建国 |
2016 |
D2016(14) |
李健吾文学批评研究 |
麻治金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高远东 |
2016 |
D2016(15) |
英雄变格: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 |
白惠元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16 |
D2016(16) |
周扬和“当代文学”的构建 |
丁小莺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杨 |
2016 |
D2016(17) |
现代性的持续张力——中国当代文学的动力研究(1942-2015) |
龚自强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16 |
D2016(18) |
考察母性和女性性之间的关系 ——以90年代中韩女性文学文本为主 |
河贞美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16 |
D2016(19) |
漫长的革命: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中国——近代中国农村的危机与克服 |
贾嘉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韩毓海 |
2016 |
D2016(20) |
“不可靠的叙述者”——新时期以来文学的一个面相 |
孙海燕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16 |
D2016(21) |
危机与再现-文本中的资本主义危机与危机中的资本主义 |
林子敏 |
文学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16 |
D2016(22) |
钱谦益诗学在清代前中期的影响 |
薛晋蓉 |
文学博士 |
文艺学 |
杨铸 |
2016 |
D2016(23) |
《四库全书总目》文学思想研究 |
王学强 |
文学博士 |
文艺学 |
王岳川 |
2016 |
D2016(24) |
经典藏语的音韵与动词形态研究 |
桑塔 |
文学博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孔江平 |
2016 |
D2016(25) |
汉语普通话四维声道模型研究 |
姚云 |
文学博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孔江平 |
2016 |
D2016(26) |
晋语音韵比较及其历史地位研究 |
覃俊珺 |
文学博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陈保亚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