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16(47) |
回溯与追问——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童年叙事研究 |
雷雯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16 |
D2016(48) |
地域文化的现代性重构——新时期以来新疆汉语小说研究 |
张凡 |
文学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16 |
D2016(49) |
主体的游移——萧乾的英文写作研究(1939-1946) |
徐超 |
文学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辉 |
2016 |
D2016(50) |
约翰·德莱顿的讽刺诗学初探 |
李树春 |
文学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陈跃红 |
2016 |
D2016(51) |
明刊宋元戏文八种之教化观研究 |
孫敏智 |
文学博士 |
文艺学 |
龚鹏程 |
2016 |
M2016(01) |
清初四僧题画诗研究:以诗画关系为中心 |
王柑琪 |
文学硕士 |
文艺学 |
蒋晖 |
2016 |
M2016(02) |
段玉裁“音转”理论研究——兼议几种拟音系统 |
廖艳 |
文学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孙玉文 |
2016 |
M2016(03) |
“谋生”与“谋爱”——成长母题视域中“新女性”的“社会化”与“内面化”问题 |
李建华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高远东 |
2016 |
M2016(04) |
戴维·哈维空间美学研究 |
蒋博 |
文学硕士 |
文艺学 |
王丽丽 |
2016 |
M2016(05) |
吉藏《中观论疏》譬喻研究 |
李巍 |
文学硕士 |
文艺学 |
龚鹏程 |
2016 |
M2016(06) |
韩愈、欧阳修碑志文的情感言说 |
刘兰芷 |
文学硕士 |
文艺学 |
柳春蕊 |
2016 |
M2016(07) |
舒斯特曼艺术观与中国当代艺术 |
刘梦诗 |
文学硕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6 |
M2016(08) |
阿甘本的语言观与诗学问题 |
童可依 |
文学硕士 |
文艺学 |
蒋晖 |
2016 |
M2016(09) |
阿甘本与库切生命政治思想比较研究 |
王丽 |
文学硕士 |
文艺学 |
蒋晖 |
2016 |
M2016(10) |
以影像反制“影像”——“景观摄影”研究 |
王焱 |
文学硕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6 |
M2016(11) |
理查德·罗蒂的“文学文化”理论研究 |
张跃月 |
文学硕士 |
文艺学 |
王岳川 |
2016 |
M2016(12) |
《荀子》乐教对韩国当代美学的意义 |
李修斌 |
文学硕士 |
文艺学 |
王岳川 |
2016 |
M2016(13) |
柳子戏的声学研究 |
曹阳 |
文学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孔江平 |
2016 |
M2016(14) |
句尾“才X”的语法化与词汇化及话语功能的浮现 |
程蓉 |
文学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董秀芳 |
2016 |
M2016(15) |
小金嘉戎语中的名物化 |
胡琛莹 |
文学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汪锋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