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16(36) |
曹元弼学术渊源考论 |
李科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顾永新 |
2016 |
M2016(37) |
辅广《孟子答问》研究 |
李少博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吴国武 |
2016 |
M2016(38) |
“礼学康成后”——陈祥道《礼书》研究 |
李玉长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陈晓兰 |
2016 |
M2016(39) |
《晋书·五行志》与灾异理论史志书写实践 |
杨思敏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刘瑛 |
2016 |
M2016(40) |
《类说》因袭《绀珠集》考论 |
赵君楠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李更 |
2016 |
M2016(41) |
《江湖风月集》汉文注本研究 |
朱瑞婷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6 |
M2016(42) |
何良俊与明代戏曲本色论——以名剧批评为中心 |
陈超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简 |
2016 |
M2016(43) |
南宋中后期江湖文人入幕、游边及其文学写作研究 |
程海伦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鸣 |
2016 |
M2016(44) |
晚明白话短篇小说家庭问题书写研究 |
付泽新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潘建国 |
2016 |
M2016(45) |
日藏白文無注古鈔三十卷本《文選》研究 |
高薇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傅刚 |
2016 |
M2016(46) |
庾信诗歌研究 |
黄鸿秋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16 |
M2016(47) |
江淹文学创作专题研究 |
李晓蓉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杜晓勤 |
2016 |
M2016(48) |
《聊斋志异》中的士人立身问题研究 |
孙大海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鹏飞 |
2016 |
M2016(49) |
从“汉历将终”到“太平已洽”——儒学时代的以数术议政 |
尉雯琪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于迎春 |
2016 |
M2016(50) |
历史转折中的历史反思——两宋之交咏史怀古诗研究 |
张卉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鸣 |
2016 |
M2016(51) |
近代留美学生文学活动研究(1900 - 1919)──以胡适为主的考察 |
郭正平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夏晓虹 |
2016 |
M2016(52) |
“五四”时期新伦理观念的形成与分化——以《新青年》及其同人为中心 |
董亚惠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孔庆东 |
2016 |
M2016(53) |
充满敌意的陌生人——中国尸变传说研究 |
冯颖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王娟 |
2016 |
M2016(54) |
知识分子的使命——路翎对“主观战斗精神”的实践 |
桂春雷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16 |
M2016(55) |
何为“新中国”-抗美援朝文学中的中国故事 |
胡珈萌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臧力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