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5(49) |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初探 |
张嘉悦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王岚 |
2015 |
B2015(35) |
互联网时代的偶像制造与粉丝消费——解读TFBOYS组合走红现象 |
曹颖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5 |
B2015(81) |
听觉形容词的语义溯源 |
杨子涵 |
学士 |
语言学 |
董秀芳 |
2015 |
B2015(82) |
从语义演变模式看汉语变调构词 |
程珊珊 |
学士 |
语言学 |
汪锋 |
2015 |
B2015(52) |
修真:小时代的超脱之梦 |
吉云飞 |
学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邵燕君 |
2015 |
B2015(46) |
晚清竹枝词中的西方形象研究 |
程梦稷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5 |
B2015(10) |
废名《桥》的修辞策略与视角变化 |
洪哲熙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风 |
2015 |
B2015(34) |
打造韩国式“超级英雄”——从《鸣梁海战》与好莱坞超级英雄模式的对接看韩国电影的民族性建构 |
金鸽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5 |
B2015(7) |
《聊斋志异》中的轻薄子 |
武嘉玥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5 |
B2015(33) |
“loser”拯救世界——从《银河护卫队》看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反英雄”化趋势 |
童宛村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5 |
B2015(59) |
雪竇重顯著作考辨 |
赵美子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5 |
B2015(44) |
古埃及民间文学中“人”的觉醒 |
商小琦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泳超 |
2015 |
B2015(76) |
中国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和表达特点研究 |
张驰 |
学士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15 |
B2015(58) |
《岁时杂记》辑考 |
罗浩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李更 |
2015 |
B2015(32) |
当代诗歌的“内外之辨”——“余秀华事件”文学症候分析 |
陈子丰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5 |
B2015(83) |
“发嗲”的调音特征分析——基于语图和超声波检测 |
林悠然 |
学士 |
语言学 |
孔江平 |
2015 |
B2015(6) |
试从女性形象探析欧阳修对花间词的继承与超越 |
杨芳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简 |
2015 |
B2015(9) |
曲折的启悟——论沈从文“文本湘西”的言说意图及其暧昧呈现 |
宋爽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风 |
2015 |
B2015(31) |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中的家庭关系研究 |
徐麟周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5 |
B2015(30) |
《胭脂扣》与李碧华小说中的香港意识 |
周昌鑫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