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5(8) |
论《妇女时报》构建的近代家庭及其所体现的女性观 |
戴玉婷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夏晓虹 |
2015 |
B2015(36) |
余秀华为什么会火?——兼论诗歌与公众生活的关系 |
张亦芃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臧力 |
2015 |
B2015(77) |
从《薄熙来庭审实录》看反事实表达 |
陈敏 |
学士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15 |
B2015(78) |
现代汉语同位结构特性研究 |
杨竹 |
学士 |
语言学 |
詹卫东 |
2015 |
B2015(15) |
从观感看美国受众对日本动漫文化的接受 |
巩俐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5 |
M2015(15) |
赣东北桥板龙灯研究 |
吕虹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黄卉 |
2015 |
M2015(9) |
论欧阳修的生命意识与人生实践 |
韩世中 |
硕士 |
古代文学 |
张鸣 |
2015 |
M2015(43) |
论金农诗画艺术之“怪” |
符潇潇 |
硕士 |
文艺学 |
杨铸 |
2015 |
M2015(42) |
“战国策派”的天才文学思想研究 |
韩轩 |
硕士 |
文艺学 |
王丽丽 |
2015 |
M2015(41) |
王骥德戏曲创作论研究 |
李瞳瞳 |
硕士 |
文艺学 |
龚鹏程 |
2015 |
M2015(40) |
丹托艺术哲学中的风格问题研究 |
刘娟 |
硕士 |
文艺学 |
王岳川 |
2015 |
M2015(39) |
科学之外,心灵以内:卡西尔神话理论与艺术哲学及其二者关系研究 |
武梦恬 |
硕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5 |
M2015(38) |
从物的视角重返鲍德里亚——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研究 |
辛爽 |
硕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5 |
M2015(37) |
从文化符号学视角看王安石《字说》 |
赵铁凯 |
硕士 |
文艺学 |
龚鹏程 |
2015 |
M2015(70) |
能产性理论和汉语复合构词初探 |
李萌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叶文曦 |
2015 |
M2015(69) |
瑶语方言历史比较研究 |
刘文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汪锋 |
2015 |
M2015(68) |
四方溪乡方言连续变调与轻声变调现象研究 |
唐姑一秀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陈保亚 |
2015 |
M2015(67) |
舒哈特和词与物学派:语言学史视角的再解读 |
许晴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王超贤 |
2015 |
M2015(66) |
含灯大鼓的声学研究 |
张春连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孔江平 |
2015 |
M2015(65) |
从叙事语篇中的叙述视角看与“来”“去”“这”“那”相关的空间指示语的使用 |
赵晓琳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李娟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