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15(27) |
90年代以来历史正剧中的反腐叙事 |
任一丁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15 |
M2015(26) |
暧昧国族背景下的“女明星”生产——以李香兰为对象(1938-1946) |
王晨辰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王风 |
2015 |
M2015(25) |
台湾酷儿文本中的死亡叙事 |
王琳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计璧瑞 |
2015 |
M2015(24) |
论曹文轩的幽默儿童文学——以《我的儿子皮卡》为例 |
王鑫凤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臧力 |
2015 |
M2015(23) |
以时间意识角度论新世纪西藏小说的哲思化——以范稳、阿来、宁肯为例 |
叶赛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15 |
M2015(22) |
文学中的上海咖啡馆1920-1937 |
张玉瑶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15 |
M2015(21) |
自杀的文学想象与文学变革——论格非小说中的自杀书写 |
赵路平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臧力 |
2015 |
M2015(20) |
国统区文学方向的争议:姚雪垠的战时写作及评价研究(1937—1949) |
郑树敏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姜涛 |
2015 |
M2015(16) |
《戏考》研究 |
郑渝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黄卉 |
2015 |
M2015(19) |
非遗思潮下的民俗精英研究——以绍兴王坛舜王庙会为个案 |
朱倩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泳超 |
2015 |
M2015(18) |
当代少年小说儿童本位观流变简论 |
金信仪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15 |
M2015(46) |
他者的维度——论武田泰淳的中国书写 |
高华鑫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辉 |
2015 |
M2015(45) |
重构政治时空——雅克·朗西埃的电影观 |
缴蕊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秦立彦 |
2015 |
M2015(44) |
小说与历史:曾朴译《九十三年》研究 |
张士毅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沛 |
2015 |
M2015(71) |
中国留学生在新加坡的语码转换现象 |
吕晶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超贤 |
2015 |
M2015(72) |
新加坡华语口语话语标记“\ORH\”的功能与礼貌研究 |
江滨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叶文曦 |
2015 |
M2015(73) |
闲聊会话的连续性初探 |
孙碧娴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叶文曦 |
2015 |
M2015(74) |
吉隆坡华人小贩摊位的语言景观 |
陈振麟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超贤 |
2015 |
M2015(17) |
北美华人女作家的“金山”书写——以汤亭亭、严歌苓、张翎为例 |
张伟一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15 |
T2015(65) |
比较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与宗法制度中的“乡绅” |
石昊一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车槿山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