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5(58) |
“弹幕”、“空耳”与“鬼畜”——我们这个时代的怀疑、理解与表达 |
任思奇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5 |
T2015(57) |
从《三侠五义》到《诛仙》:武侠文学的兴衰流变 |
包凯华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15 |
T2015(22) |
从胡兰成看朱天文的文学创作精神流变 |
张文显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15 |
T2015(23) |
浅析《阿Q正传》的叙事时间、叙事观点与叙事结构 |
车怡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韩毓海 |
2015 |
T2015(21) |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的“复述”现象研究 |
张姣婧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潘建国 |
2015 |
T2015(116) |
温州(城区)方言新老派语音差异研究 |
施朝 |
学年 |
语言学 |
项梦冰 |
2015 |
T2015(54) |
《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人物形象分析 |
周昌鑫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5 |
T2015(33) |
周小大女扮男装一案案情、背景与舆论分析——兼及近代上海女性服装变革 |
戴玉婷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夏晓虹 |
2015 |
T2015(20) |
支遁“志道”玄言诗研究 |
王希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杜晓勤 |
2015 |
T2015(117) |
晚清以来北京话中的致使结构——以日本汉语教材为例 |
郭婷 |
学年 |
语言学 |
郭锐 |
2015 |
T2015(71) |
从《仙剑奇侠传》与女娲神话关系管窥传统民俗在电子游戏中的承袭与发展 |
修宜云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5 |
T2015(60) |
“微物之殇”与“话语诡计”——“后殖民之后”视野下的《微物之神》 |
施美均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蒋洪生 |
2015 |
T2015(59) |
从女性视角看人类生存境遇、身份认同危机及衍生社会问题——从作家方方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谈起 |
王蕊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5 |
T2015(37) |
凝视下的残疾与残疾的凝视——《推拿》再解读 |
陈祎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5 |
T2015(61) |
先验哲学之问与实在论的新道路——论昆汀•梅亚苏《有限性之后》中的先古性问题和休谟问题 |
施林青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蒋洪生 |
2015 |
T2015(63) |
“酷儿”电影中的话语建构之境——以欧容影片《登堂入室》为例 |
李昀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蒋洪生 |
2015 |
T2015(62) |
伊恩•麦克尤恩《只爱陌生人》性别政治主题探究 |
孙诗盈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辉 |
2015 |
T2015(19) |
迁谪之苦与诗情之变——浅谈迁谪对于菅原道真的影响及其与白居易的比较 |
桑园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杜晓勤 |
2015 |
T2015(18) |
虽一饱亦如功名富贵——以苏轼黄州时期的饮食文章为中心探究其谪居黄州时的饮食爱好和精神气貌 |
杨紫晨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简 |
2015 |
T2015(17) |
苏轼词作中的“家园”观念 |
迟婧伊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简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