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5 (16) |
唐代小说中的生死观 |
郭书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5 |
T2015(118) |
《战国策》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研究 |
张末 |
学年 |
语言学 |
杨荣祥 |
2015 |
T2015(72) |
中国古代纸钱研究 |
张铭益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5 |
T2015(103) |
北宋笔记中书籍碑刻资料辑考 |
李华雨 |
学年 |
古典文献 |
许红霞 |
2015 |
T2015(15) |
咽咽学楚吟,鬼唱鲍家诗——试探从《楚辞》到李贺对仄声韵的运用 |
郑睿竹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杜晓勤 |
2015 |
T2015(119) |
汉语常用词演变的个例研究——以“光”、“明”、“亮”为例 |
许迪明 |
学年 |
语言学 |
董秀芳 |
2015 |
T2015(73) |
北京地区明、清时期到近现代民间游戏的传承与演变 |
李珣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5 |
T2015(120) |
英汉动词名词化比较研究 |
鞠晨 |
学年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15 |
T2015(38) |
《平凡的世界》:新一代视野中的再解读 |
马琳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15 |
T2015(39) |
从《玉米》三部曲看毕飞宇的普世主义冲动 |
马宁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5 |
T2015(121) |
试论“还有”的词汇化 |
范立尧 |
学年 |
语言学 |
董秀芳 |
2015 |
T2015(74) |
传统花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李思言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5 |
T2015(40) |
“死亡”构筑的民族大历史——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死亡”书写 |
祁玥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5 |
T2015(122) |
清末民初日本北京话教材被动式研究 |
严央子 |
学年 |
语言学 |
郭锐 |
2015 |
T2015(75) |
论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及传说的分类 |
王登鑫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泳超 |
2015 |
T2015(92) |
叙述声音的性别化——《虚构的权威》方法论探微 |
谭菲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15 |
T2015(91) |
儒学普遍主义:《大同书》的现代性反思——兼谈康有为的根本困境 |
潘悦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龚鹏程 |
2015 |
T2015(76) |
汉代西王母画像石与民间信仰 |
钱宇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5 |
T2015(14) |
中国古代公私观念的起源和发展 |
吕安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于迎春 |
2015 |
T2015(123) |
英语双元音字母组合及其发音与历史来源的关系 |
张誉膑 |
学年 |
语言学 |
王超贤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