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5(90) |
日本自然主义思潮传播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影响 |
董夕湲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15 |
T2015(28) |
许地山小说中的“问题”、乡土想象与宗教意识 |
闫嘉钰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风 |
2015 |
T2015(106) |
故城(郑口)方言音系 |
马秋朔 |
学年 |
语言学 |
项梦冰 |
2015 |
T2015(29) |
沈从文关于新诗形式建构的理论与创作 |
段小寒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姜涛 |
2015 |
T2015(10) |
文言公案小说中的判官形象——以唐宋文言公案小说为例 |
张双朋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5 |
T2015(50) |
河流之上的二律悖反——论苏童作品中的“河流”意象 |
史佳宁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5 |
T2015(66) |
“尴尬之人”的“温情之旅”——国产公路喜剧电影里中产阶级的困境解决 |
王雨童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戴锦华 |
2015 |
T2015(107) |
人造语言的历史回顾及发展前景 |
祝晨琳 |
学年 |
语言学 |
王超贤 |
2015 |
T2015(105) |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新探 |
杨柳 |
学年 |
语言学 |
叶文曦 |
2015 |
T2015(48) |
儿童视角下的权力关系——论《看上去很美》中的儿童视角与权力建构 |
谭胜蓝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5 |
T2015(49) |
个体生命中的历史积淀——从小说《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探析王安忆的历史叙事 |
廖垠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5 |
T2015(98) |
《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中关于汉匈关系记载的比较研究 |
刘芳滢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杨海峥 |
2015 |
T2015(45) |
青春与远行——一个学生励志报告人的自述 |
闫皓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15 |
T2015(109) |
上古句末语气词的语音研究 |
赵雨田 |
学年 |
语言学 |
孙玉文 |
2015 |
T2015(108) |
从造字法角度看东巴文的性质和单字切分 |
孙国轩 |
学年 |
语言学 |
汪锋 |
2015 |
T2015(30) |
曹禺早期剧作中的“毁灭性”结局研究 |
王珮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姜涛 |
2015 |
T2015(67) |
《新闻编辑室》的中产阶级心态 |
黄静远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5 |
T2015(78) |
论当下相声与耽美同人文化的互动——以“喵汪”现象为例 |
周诗雨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5 |
T2015(51) |
“寻找”主题与生存困境——论刘震云近年长篇小说创作 |
徐梓岚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5 |
T2015(89) |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主体的消解——以莫言的乡土文学为例 |
任珊珊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