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5(6) |
论南北朝家诫文中的文论及其产生的原因 |
朱彦臻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傅刚 |
2015 |
T2015(70)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身体书写比较 |
宣文玥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5 |
T2015(94) |
曹溶著作考 |
何偲佳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5 |
T2015(36) |
浅谈张爱玲的战争书写——以《倾城之恋》为例 |
吕思瑶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5 |
T2015(55) |
《青春之歌》与《莲漪表妹》中“女性成长”的比较分析 |
韩牧岑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5 |
T2015(5) |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复仇”及其文化意蕴探究 |
彭笑笑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潘建国 |
2015 |
T2015(112) |
禁阻否定的语义、语用探究 |
张烨 |
学年 |
语言学 |
叶文曦 |
2015 |
T2015(93) |
马尔库塞文艺思想的理论逻辑 |
王佳明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15 |
T2015(83) |
诀术歌及其巫术性特征研究 |
年雪琦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5 |
T2015(113) |
《中国语教本类集成》中反应的“的”的语音 |
刘珂 |
学年 |
语言学 |
郭锐 |
2015 |
T2015(56) |
九十年代汉语诗歌中的戏剧性 |
王浩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5 |
T2015(4) |
谣谚与士风——两汉士人品评类谣谚研究 |
王全武 |
学年 |
中国文学 |
于迎春 |
2015 |
T2015(3) |
唐宋文学与酒文化 |
金钟源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白一瑾 |
2015 |
T2015(114) |
深浅及相关词的引申问题 |
曾静蕾 |
学年 |
语言学 |
董秀芳 |
2015 |
T2015(84) |
民间故事的传承与转换——以AT706型故事为例 |
金恩慧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5 |
T2015(34) |
论鲁迅“辫子”意象 |
李敏苑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丽华 |
2015 |
T2015(2) |
李白尚白的因由初探 |
周丽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程苏东 |
2015 |
T2015(85) |
泰国泰族“宋干节”与中国傣族“泼水节”比较 |
高雪梅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泳超 |
2015 |
T2015(115) |
《史记》(下)连词“与”“及”研究 |
黄宇佳 |
学年 |
语言学 |
宋亚云 |
2015 |
T2015(1) |
论李贺诗歌的幽默色彩 |
黄捷敏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程苏东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