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15(8) |
清代郑玄《易注》辑佚研究 |
朱天助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安平秋 |
2015 |
D2015(5) |
东汉清议与士人文化新变 |
孙立涛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于迎春 |
2015 |
D2015(1) |
贞元、元和之际——中唐政治与文学 |
孟飞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袁行霈 |
2015 |
D2015(7) |
吴声西曲与齐梁诗歌艺术系统的生成 |
张晓伟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15 |
D2015(13) |
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 |
刘奎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15 |
D2015(12) |
论轻型知识分子——以张爱玲为中心 |
王婉如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孔庆东 |
2015 |
D2015(11) |
“80后”写作症候分析——以《萌芽》作者群为中心 |
蔡郁婉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15 |
D2015(10) |
言情的政治:新世纪网络文学写作 |
拓璐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15 |
D2015(24) |
中国当代鬼灵题材的叙事研究 |
陈冠豪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陈泳超 |
2015 |
D2015(23) |
21世纪中国的中产阶级文化书写——以中国电影与小说为中心 |
权度暻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15 |
D2015(26) |
词汇类型学视角的汉语物理属性形容词研究 |
李亮(Kholkina Liliya)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15 |
B2014(57) |
简论张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
吴斐然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姜涛 |
2014 |
B2014(74) |
“三言”与“忘我物化”——参考《寓言》诠释《齐物论》 |
张磊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杨铸 |
2014 |
B2014(74) |
“三言”与“忘我物化”——参考《寓言》诠释《齐物论》 |
张磊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杨铸 |
2014 |
B2014(114) |
人格形容词的语义语用语法研究 |
戴辰忱 |
学士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14 |
B2014(114) |
人格形容词的语义语用语法研究 |
戴辰忱 |
学士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14 |
B2014(58) |
从几部典型功夫电影看香港国族意识特征及演变 |
杨维思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4 |
B2014(113) |
2008-2012年网络新词语网下使用情况 |
蔡薇 |
学士 |
语言学 |
董秀芳 |
2014 |
B2014(20) |
志怪的先锋:祝允明和明中叶的苏州文化圈 |
张一帆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潘建国 |
2014 |
B2014(20) |
志怪的先锋:祝允明和明中叶的苏州文化圈 |
张一帆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潘建国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