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4(56) |
红柯长篇作品中的西部女性之美——以《生命树》《大河》《乌尔禾》为例 |
马晓琳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4 |
B2014(112) |
汉语性状量表达初探——以《红楼梦》语料为例 |
张亚如 |
学士 |
语言学 |
叶文曦 |
2014 |
B2014(19) |
唐代小说结尾研究 |
刘雅丽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4 |
B2014(78) |
从莱辛《拉奥孔》看莱辛市民剧的界定 |
张清莹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14 |
B2014(111) |
冯维讷《古诗纪》研究 |
高虹飞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廖可斌 |
2014 |
B2014(18) |
解开李陵的身世密码——大数据时代下的古代文学研究尝试 |
张东宁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杜晓勤 |
2014 |
B2014(59) |
南宋临安民间祠庙探析——以《咸淳临安志》为中心 |
徐紫馨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李更 |
2014 |
B2014(55) |
蒋勋笔下的少年台湾 |
胡晓培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14 |
B2014(109) |
清末民初北京话语气词“呢(哪)”考察 |
王玉婷 |
学士 |
语言学 |
郭锐 |
2014 |
B2014(110) |
古代汉语中“疑”的意义类型和语义识解策略 |
王品佳 |
学士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14 |
B2014(83) |
徐童纪录片“游民三部曲”中的游民叙述 |
黄蕙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4 |
B2014(71) |
《壮族传统古歌集》押韵研究 |
陈萍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陈保亚 |
2014 |
B2014(85) |
赛博朋克小说中的身体、身份和权力——以《神经漫游者》为例 |
韩阳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晖 |
2014 |
B2014(64) |
汉宋间道教刀剑研究 |
徐维焱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刘瑛 |
2014 |
B2014(34) |
写诗的乐手——浅议民谣、摇滚乐中的歌诗现象 |
罗丹妮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臧力 |
2014 |
B2014(80) |
《魔山》之“魔”——对“瓦普吉斯之夜”的分析 |
濮玥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辉 |
2014 |
B2014(90) |
夸父逐日神话原型探索 |
卢姗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4 |
B2014(93) |
清中期以来北京话“连”字句的发展和变化 |
唐枭雄 |
学士 |
语言学 |
郭锐 |
2014 |
B2014(33) |
李安电影对文学原著的再塑造 |
李派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4 |
B2014(7) |
晏几道词与秦观词梦意象比较探究 |
李嘉琪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简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