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14(75) |
动宾式离合词的两种特殊论元实现形式——“V+NP2+(的)+N1”和“VN1+NP2” |
何雨殷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14 |
M2014(74) |
清末民初以来北京话副词“在”考察 |
旷涛群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14 |
M2014(73) |
试论近代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 |
李军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杨荣祥 |
2014 |
M2014(72) |
从程度量的角度看现代汉语新兴副词“小” |
李潇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14 |
M2014(71) |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是+VP”句式考察 |
刘彬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袁毓林 |
2014 |
M2014(70) |
汉语方言中处置、被动标记同形现象研究 |
刘菲晖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李小凡 |
2014 |
M2014(57) |
现代汉语“A+一+X,B+一+Y”格式研究 |
刘洪超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詹卫东 |
2014 |
M2014(69) |
中古汉语“於”类方位式介词框架研究 |
刘杰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刘子瑜 |
2014 |
M2014(56) |
基于事件语义学的现代汉语述结式研究 |
马腾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詹卫东 |
2014 |
M2014(68) |
先秦两汉“太一”观念研究——兼论《太一生水》与老庄思想之差异 |
倪木兰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徐刚 |
2014 |
M2014(67) |
从词重音及协同发音看重庆话两字组连读变调 |
卿玮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韫佳 |
2014 |
M2014(66) |
试论近体五言诗“对”的规则的形成 |
史星平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孙玉文 |
2014 |
M2014(65) |
清代域外文献所见北京官话句法研究 |
宋雪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杨荣祥 |
2014 |
M2014(64) |
上古汉语洗涤类动词及其演变 |
王媛媛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邵永海 |
2014 |
M2014(63) |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连用和维向 |
吴芸莉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14 |
M2014(62) |
“所”字结构在先秦两汉的功能演变研究 |
余素勤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宋亚云 |
2014 |
M2014(61) |
《皇门》、《祭公》清华简本与今本的对比研究 |
张晓艳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胡敕瑞 |
2014 |
M2014(60) |
粤方言韵尾交替式造词研究 |
高珮雯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李小凡 |
2014 |
M2014(59) |
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 |
朴志炫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14 |
M2014(21) |
鲁迅小说史研究之文献学审视 |
樊璐 |
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李更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