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14(24) |
历史叙事中的女性建构——铁凝写作研究 |
梁盼盼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14 |
D2014(23) |
道统与政统的冲突——“1970”年代的文学语境与政治文化 |
闫作雷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韩毓海 |
2014 |
D2014(22) |
地方性神灵的生长机制——以山西洪洞地区的二郎传说与信仰为对象 |
王尧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14 |
D2014(38) |
理性与经验的调和——柯尔律治“两极思维”研究 |
孙凌钰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陈跃红 |
2014 |
D2014(37) |
钱钟书诗学方法论研究 |
杨果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陈跃红 |
2014 |
D2014(36) |
全球化时代的恐惧与希望——当代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政治(1991-2012) |
王瑶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14 |
D2014(35) |
宫崎市定学术方法论研究——在日本近代中国学研究的视域下 |
王广生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严绍璗 |
2014 |
D2014(40) |
明清十二摄韵著的文化学研究 |
曾恺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耿振生 |
2014 |
D2014(14) |
杜预研究 |
李仅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孙钦善 |
2014 |
D2014(34) |
缺席的音乐:媒介、本真性与中国摇滚的历史叙述 |
刘斐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14 |
D2014(21) |
鲁迅北京交游研究 |
陈洁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商金林 |
2014 |
D2014(49) |
汉韩语言认知视点的对比研究——从主语及话题生命度的角度 |
金贤姬 |
博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王洪君 |
2014 |
D2014(47) |
语言接触与语言层次研究——以韩国汉字音为例 |
卢慧静 |
博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陈保亚 |
2014 |
D2014(39) |
现代汉语名词短语的基础结构分析及应用 |
郑伟娜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14 |
D2014(13) |
谢启昆《小学考》研究 |
陈云豪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高路明 |
2014 |
D2014(12) |
程瑶田《仪礼丧服文足徵记》再研究——以服叙问题为讨论中心 |
金玲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董洪利 |
2014 |
D2014(11) |
《孟子》赵注流衍研究 |
王耐刚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董洪利 |
2014 |
D2014(2) |
曾国藩与梁启超——以儒家文化传承为主线的考察 |
秦美珊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夏晓虹 |
2014 |
D2014(1) |
隐蔽的风景——清末民初女性小说创作的兴起与呈现(1898-1919) |
马勤勤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夏晓虹 |
2014 |
D2014(20) |
香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副刊文化场域研究——以金庸、刘以鬯和西西为中心 |
李嘉慧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