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14(19) |
《四世同堂》改编研究 |
朴希亘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商金林 |
2014 |
D2014(18) |
“后革命”时代的青春写作 |
葛亮亮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14 |
D2014(17) |
文学“边地”:地域认同、国家想象和世界体系 |
季亚娅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14 |
D2014(50) |
文化研究视野下的唐宋女侠故事探析 |
高慧芳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14 |
D2014(33) |
20世纪英语世界的反乌托邦研究 |
赵柔柔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14 |
D2014(10) |
阳明心学流衍考 |
王传龙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孙钦善 |
2014 |
B2013(16) |
从杨戬看《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创作主旨的异同 |
梁勇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潘建国 |
2013 |
B2013(110) |
基于大规模社交网络语料的新词发现和热词挖掘 |
顾森 |
学士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13 |
B2013(46) |
通过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看民族精神问题 |
周鹤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韩毓海 |
2013 |
B2013(47) |
聂华苓小说中的创伤性体验研究 |
刘葭子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3 |
B2013(81) |
传承与变革——宋绶宋敏求父子学术思想方法初探 |
陈耕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李更 |
2013 |
B2013(105) |
语义悖论的特点探究 |
艾琦 |
学士 |
语言学 |
詹卫东 |
2013 |
B2013(66) |
毡笠探原 |
王相宜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李更 |
2013 |
B2013(82) |
致青春,并与之和解——辛夷坞笔下的爱情 |
滕菲 |
学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邵燕君 |
2013 |
B2013(83) |
清末民初北京话量词研究——以蔡友梅的京味儿小说《小额》为例 |
吉雪霏 |
学士 |
语言学 |
郭锐 |
2013 |
B2013(67) |
那珂通世与内藤湖南史学观之比较——以民族史研究为中心 |
范雪琳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刘萍 |
2013 |
B2013(63) |
二次元中的传统与现代 |
冯颖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3 |
B2013(55) |
弗兰茨•卡夫卡小说的时间形式和空间形式 |
包磊嵬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晖 |
2013 |
B2013(56) |
弗兰茨•卡夫卡小说的时间形式和空间形式 |
包磊嵬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晖 |
2013 |
B2013(49) |
自然的构想——林庚新诗格律思想初探 |
于佳仁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姜涛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