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13(39) |
莱斯利•菲德勒的神话批评研究 |
李鑫 |
硕士 |
文艺学 |
王岳川 |
2013 |
M2013(40) |
历史语境下的吕荧文艺思想再反思 |
荣文汉 |
硕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3 |
M2013(41) |
“摇荡声情而檠括于兴观群怨”——从王夫之的“诗教”观理解其诗学体系 |
申孟哲 |
硕士 |
文艺学 |
杨铸 |
2013 |
M2013(42) |
论中国古代书画中的“逸” |
沈悦 |
硕士 |
文艺学 |
杨铸 |
2013 |
M2013(43) |
从历代诗话看中国诗体篇幅长短之辩 |
尹尚胜男 |
硕士 |
文艺学 |
龚鹏程 |
2013 |
M2013(68) |
横县(古律)土语音系及词汇 |
黄少兰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陈保亚 |
2013 |
M2013(69) |
动词的等待义与时间指示功能 |
邱丽媛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董秀芳 |
2013 |
M2013(70) |
原始缅语的重构 |
汪汝会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汪锋 |
2013 |
M2013(71) |
昌邑方言虚词变读现象研究 |
魏新丽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李娟 |
2013 |
M2013(72) |
闽南方言的历史比较及语音构拟 |
张静芬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汪锋 |
2013 |
M2013(73) |
同心村畲族语言语音研究 |
罗瑶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超贤 |
2013 |
M2013(49) |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动结式“V好”、“V完”的研究 |
权惠莉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13 |
M2013(74) |
邯郸方言语音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基于河北杜家寺村的入声字变异 |
徐琪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超贤 |
2013 |
M2013(77) |
陈述体自然口语中具有承接功能的话语标记研究 |
赵阳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董秀芳 |
2013 |
M2013(50) |
北京话轻声探源 |
冯龙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耿振生 |
2013 |
M2013(51) |
论清末民初以来的“一+VP”结构 |
高诗云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13 |
M2013(52) |
副词与主语的相对位置关系考察 |
关思怡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13 |
M2013(53) |
现代汉语量词重叠式生成语法研究 |
郭艳瑜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13 |
M2013(54) |
《朱子语类》(七、八册)疑问句研究 |
黄小玉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刘子瑜 |
2013 |
M2013(55) |
《五音集韵》异读字研究 |
李昌禹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张渭毅,孙玉文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