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13(19) |
闵镇远《燕行录》研究 |
黄雅诗 |
硕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漆永祥 |
2013 |
M2013(1) |
阅读史视域中的《王荆文公诗李壁注》 |
董岑仕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鸣 |
2013 |
M2013(2) |
先秦儒道哲学中的水象 |
杜春丽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于迎春 |
2013 |
M2013(3) |
太康文坛的形成与演变 |
富嘉吟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13 |
M2013(4) |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以初唐四杰为中心 |
韩达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杜晓勤 |
2013 |
M2013(5) |
汉魏六朝民间祭祀故事研究 |
金达芾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鹏飞 |
2013 |
M2013(6) |
“小说界革命”的临界点——傅兰雅求著时新小说活动及其应征作品研究 |
梁苍泱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夏晓虹 |
2013 |
M2013(7) |
西汉《左传》学研究 |
罗静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傅刚 |
2013 |
M2013(8) |
天缘奇遇:风情故事的文学表达——论元明中篇传奇小说与晚明风情传奇戏曲的时空叙事 |
曾小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简 |
2013 |
M2013(9) |
《万历野获编》的史料来源与“小说家笔法”研究 |
朱姗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刘勇强 |
2013 |
M2013(10) |
曾子研究——以“孝”为中心 |
翁柳洁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于迎春 |
2013 |
M2013(20) |
“李双双”始末——40-60年代小说中的农村新女性形象 |
陈欣瑶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13 |
M2013(21) |
作为媒介仪式的春节联欢晚会 |
李超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泳超 |
2013 |
M2013(22) |
中国古代博戏文化研究 |
李晓春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王娟 |
2013 |
M2013(44) |
燕卜荪复义理论研究 |
田源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沛 |
2013 |
M2013(23) |
从网众亚文化到共用能指——“屌丝文化”研究 |
林品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13 |
M2013(24) |
“爱欲书写”:1920年代中后期新文坛小说风尚研究 |
路杨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13 |
M2013(25) |
重写伪满印痕——以迟子建《伪满洲国》中的日本人书写为中心 |
朴婕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臧力 |
2013 |
M2013(26) |
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论史铁生的精神书写 |
祁立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计璧瑞 |
2013 |
M2013(27) |
“嘉孺子”:周作人的儿童理念 |
王利娟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王风 |
2013 |